廟宇資料

Outlookxp - 自己的作品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2)
Lin 說:發表時間:2023-04-18 20:05:27
相傳是由大陳島居民帶過來的香火,主祀魚師爺
軒陽 說:發表時間:2022-10-07 15:13:13
全台首廟值得去參觀還有大陳島撤退的 資料 值得去看看
廟宇介紹
壯圍東港漁師廟,是位於宜蘭縣壯圍鄉東港村的漁師爺廟,香火為大陳島人從故鄉帶來,今主神視為唐朝詩人張志和。
【沿革】
此漁師廟原在大陳島五虎山濱海處,可聞濤聲,以「漁廟濤聲」之名列為大陳十景之一。大陳人多從事捕漁,因此漁師爺成為該島重要信仰。相傳每年漁汎之前,必有將軍魚兩條,率水族至此朝拜漁師爺,一時鱗鰭蔽海,腥風遠播,漁民俟群魚朝拜已畢,游往外海時追蹤捕撈,多滿載而歸,因而香火相旺。農曆大月初一,他們會特地來祭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1950年代初,被中華民國統治的大陳島上居民仍會將捕獲的漁貨,和沿海地區的商人交易,等上海軍機場建構完成,解放軍開始多次砲轟東南沿海地區,戰事漸趨密集。為了防務需要,此廟曾關閉,後於1954年7月5日,蔣中正總統來此巡視,復令開放。島民杜星亮等人以人工方式,在廟旁挖出防空洞,以供蔣經國入駐指揮。1955年2月1日,蔣經國飛抵大陳島,4日在轟炸過後,他於此廟旁的岩石上拍照,題句「海山月下登高崗,憂國事,誰堪當」。
沿革寫為1956年建立,並將主神漁師爺視為自號「煙波釣徒」的唐朝詩人張志和。
大陳島撤退,島民將各廟的神像攜帶至臺灣。其中三十六戶分配到至壯圍鄉東港村的仁愛新村後,集資建廟,以供奉原先島上祭拜的漁師爺神像,成為宜蘭地區過去不曾祭祀過的神祇。祭拜時,豬肉會插上一把利刀,魚為用未烹煮的鮮魚。兩旁副祀土地公、地藏菩薩。
至於當時挖洞的杜星亮,因有釀酒技術,從宜蘭調到埔里酒廠作紹興酒。定居在頭城鎮合興里忠孝新村的大陳人則帶走島上的媽祖像,並另外雕了一尊漁師爺,供奉當地的天后宮。政府雖然補助他們船隻,但由於對蘭陽沿海漁場不熟悉,漁業工法也不相同,難討生活,因而日後多搬離。2002年時仁愛新村的大陳島僅剩僅幾戶,不過每年農曆十月十三日誕辰日,這裡大陳新村的原住戶、散居各地的大陳人,也都會趕過來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