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汐止忠順廟
Taiwankengo - 自己的作品

汐止忠順廟

主祀:保儀尊王/厲王爺/張巡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公園路10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3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3)

藍天 說:發表時間:2023-06-08 20:14:30

汐止很有名的歷史建築古蹟-忠順廟,門口有2隻日本狛犬石像,歷史故事得遺址,很多人來拜拜祈福保平安!!

小海 說:發表時間:2023-05-03 19:37:02

抽籤超靈驗,厲害的神明

宜芳 說:發表時間:2023-03-21 18:09:27

臨近市場警察局汐止公園的廟宇環境還算乾淨

廟宇介紹

汐止忠順廟,俗稱汐止雙忠廟、汐止安公廟,主祀保儀大夫,位於新北市汐止區(古稱水返腳)的一座雙忠廟。2018年5月17日以「汐止忠順廟及神社石燈」名義公告為新北市歷史建築。地址:新北市汐止區公園路10號。 【祀神】 主祀保儀大夫,陪祀保儀夫人、清水祖師、至聖先師、文昌帝君、關聖帝君、霞海城隍、三寶佛、娑婆三聖(釋迦文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 【沿革】 臺灣清治時期,泉州安溪陳姓移民奉保儀大夫金身在汐止開墾,後由蘇姓仕紳奉祀,清末時由蘇樹森(人稱「蘇大老」)繼承,奉祀在自宅正廳。 1894年甲午戰爭清朝被日本擊敗,次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日軍主帥能久親王抵達臺灣,爆發乙未之役,能久親王曾駐於蘇樹森宅,蘇將正廳讓出,供親王歇息,並獻上降書。 後來親王病逝臺南,明定此宅為「水返腳御遺跡」。大正11年(1922年)日本政府租下蘇宅正廳及其左右兩間房間,作為「能久親王遺跡所」,蘇家將保儀大夫神像寄奉於汐止媽祖廟。昭和5年(1930年)七星郡汐止街役場以六千元購入蘇樹森原本安置妻妾的房子,約84坪建物與其410坪土地,作為御舍營所。昭和10年(1935年)修繕御舍營所之際,又在鄰近購入土地約4,500坪,設立「汐止神社」,耗資6萬圓,汐止街役場負擔三分之一。汐止神社奉祀天照大神、倉稻魂命、大己貴命、及能久親王,於昭和12年(1937年)6月10日舉行地鎮祭 ,同年12月15日執行鎮座祭。 1945年日本投降,汐止檀越們將保儀大夫神像迎回故室,合併汐止神社建築物,是為汐止忠順廟。 1957年忠順廟整修,改築為鋼筋水泥屋頂,牆壁則多保持原狀,但隨後即遭颱風與地震而多所損壞。1958年,開山藏修法師夥同汐止紳商陳再居、周澄秋,重修忠順廟。 1974年2月25日,中華民國內政部發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嚴家淦政府時反日情緒高漲,規定地方政府拆除神社遺跡,忠順廟的石燈籠部分遷至汐止拱北殿。1990年,忠順廟增建東西廂房,命名為「般若堂」與「修學堂」。1998年1月,忠順廟外增設臺北縣汐止鎮鎮長周雅淑題字之石碑。 2018年5月17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評定汐止忠順廟及神社石燈為歷史建築,評定基準為汐止忠順廟及神社石燈具歷史文化價值且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登錄理由是忠順廟為汐止地區最主要宗教信仰中心,見證地方發展之歷史與變遷,符合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登錄基準。 【神名說法】 一般民眾常將保儀大夫稱為「尪公」,為何有此稱呼?有一種說法是:最早時期,由於保儀大夫的神轎極小,只能供兩人扛抬,像孩子們的玩具,因此才有「尪公」的俗稱。但是汐止忠順廟的住持兼主任委員陳鐘農先生有另一個解釋,他認為民間信眾稱呼保儀大夫(張巡)為「尪公」,實際上是發音謬誤造成,依照《辭海》解釋,「尪」是脛曲腳跛的樣子,也是瘦弱,行為不正的意思,用「尪公」來稱呼保儀大夫(張巡),不但毫無意義,也不尊敬。因此忠順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鐘農先生於2006年(民國95年)十月發起「正名運動」,強調張巡為台灣北部閩南安溪移民的守護神,唐代又追封為「武安尊王」,應該尊稱「安公祖」才合理,由於「安」與「尪」的台語發音雷同,信徒長年口誤,積非成是,應為張巡公正名為「安公祖」。

相關新聞 (3)

汐止半日微旅行!見證三個時代變遷忠順廟 走訪生機蓬勃綠色廊道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4-30
「鳥居」傳說為連結神域與人間的通道,是日本神社的建築特色之一,能夠在市區看到就已經十分罕見,更別說是位於繁忙的交通樞紐上,座落在汐止大同路旁的鳥居,看起來雖然相當醒目,可是許多人一直無緣駐足瀏覽過,今天不妨跟著【美遊記】一起穿越眼前的那片橘紅,探索隱身在它背後見證時代變遷的「忠順廟」,以及走訪全台第一條會呼吸的步道。 證時代變遷,當地主要宗教信仰中心 通過鳥居之後,寧靜的氛圍飄然而至,雖然周遭不時夾雜著喧囂之聲,但是此刻心反而能不外逐而漸漸沉澱下來,顯然眼前景緻影響甚深,雖非莊嚴肅穆,但不失為清幽雅致,如果不是日式石燈和狛犬的話,很難察覺這裡曾經是日本神社的遺址,中、日不同建築風格在此交雜,混搭卻不突兀,如同是太極圖的陰陽魚一般,相對卻能合一。 我的興緻越來越高,於是趕緊入廟參拜,有幸遇到一位熱忱的廟方人員,在他的細心解說之下,才對「忠順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原來「忠順廟」的前身在清朝時期是一棟蘇家民宅 ,後來因為供奉保儀大夫,所以才由宅而成廟。日治時期成為能久親王遺蹟所「能久宮」,右側再增建日本神社。二次大戰後神社被拆除,改建為「忠順廟」,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汐止地區主要的宗教信仰中心,它不僅與地方一同發展,更見證「清朝時期」、「日治時期」與「台灣光復」三段時代的變遷,相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忠順廟」恭奉的主是「安公祖」,殉道後敕賜「保儀大夫」,追封「文安尊王」,他是唐朝名將張巡,在歷史上是相當有名的人物。文天祥在《正氣歌》所提的「為張睢陽齒」就是他,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張巡視死如歸,死守睢陽城,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苦守了十個月,有力地牽制了燕軍,使得唐朝歷史得以延續。 與大地一起呼吸,走訪全台首條會呼吸的道路 離開「忠順廟」後,廟方人員建議不妨也去「綠色廊道」逛逛,旅程往往由不經意的安排堆疊而成,既然都有指引,鐵定是要去瞧瞧。「綠色廊道」就在禮門抽水站的旁邊,是一處結合社區環境營造,創造優質水岸空間的成功案例,不僅提升禮門抽水站周遭景觀,也同時加深整體的休憩品質,入口處有一棟巴洛克式風格的古厝,擁有者是當年汐止的富商之一陳萬乞,至今已有超過90年歷史。 沿路綠意盎然,同時設有生態及古蹟解說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這裡居然還幫毛小孩都設想到,設置「狗便袋」和「置放狗便包」以利方便之需,貼心度真的可以說是爆棚。 沿著基隆河畔而行,阿美來到一處充滿綠意,景色怡人的地方。兩旁不僅植物茂密,鳥叫聲更是不絕而耳,一旁還有自然生態區,這時阿美才注意到腳下的道路與原本的有些不同,上面有許多的孔洞,原來這就是用生態工法鋪設「會呼吸的道路」,兼具透水與雨水回收和透氣對流,同時達到降溫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 據說這段道路的地下儲水槽有70公噸,可供280人一天的用水量,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打開道路氣孔,更能讓大地呼吸,創造對流調節微氣候,對台灣永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於是我站在這段道路上,與大地一起呼吸,感受大地的生命。 穿梭巷弄之間的半日微旅行,我領略到生命留下的足跡,或散而為風、流而為水、凝而為地,不論何種幻化,生命透過呼吸而展開,經由故事而流傳,因為愛而偉大。
汐止半日微旅行》 見證三個時代變遷的忠順廟
新聞來源:PeoPo公民新聞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3-20
「鳥居」傳說為連結神域與人間的通道,是日本神社的建築特色之一,能夠在市區看到就已經十分罕見,更別說是位於繁忙的交通樞紐上,座落在汐止大同路旁的鳥居,看起來雖然相當醒目,可是許多人一直無緣駐足瀏覽過,今天不妨跟著【美遊記】一起穿越眼前的那片橘紅,探索隱身在它背後見證時代變遷的「忠順廟」,以及走訪全台第一條會呼吸的步道。 見證時代變遷,當地主要宗教信仰中心 通過鳥居之後,寧靜的氛圍飄然而至,雖然周遭不時夾雜著喧囂之聲,但是此刻心反而能不外逐而漸漸沉澱下來,顯然眼前景緻影響甚深,雖非莊嚴肅穆,但不失為清幽雅致,如果不是日式石燈和狛犬的話,很難察覺這裡曾經是日本神社的遺址,中、日不同建築風格在此交雜,混搭卻不突兀,如同是太極圖的陰陽魚一般,相對卻能合一。 我的興緻越來越高,於是趕緊入廟參拜,有幸遇到一位熱忱的廟方人員,在他的細心解說之下,才對「忠順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原來「忠順廟」的前身在清朝時期是一棟蘇家民宅 ,後來因為供奉保儀大夫,所以才由宅而成廟。日治時期成為能久親王遺蹟所「能久宮」,右側再增建日本神社。二次大戰後神社被拆除,改建為「忠順廟」,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汐止地區主要的宗教信仰中心,它不僅與地方一同發展,更見證「清朝時期」、「日治時期」與「台灣光復」三段時代的變遷,相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忠順廟」恭奉的主是「安公祖」,殉道後敕賜「保儀大夫」,追封「文安尊王」,他是唐朝名將張巡,在歷史上是相當有名的人物。文天祥在《正氣歌》所提的「為張睢陽齒」就是他,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張巡視死如歸,死守睢陽城,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苦守了十個月,有力地牽制了燕軍,使得唐朝歷史得以延續。 與大地一起呼吸,走訪全台首條會呼吸的道路 離開「忠順廟」後,廟方人員建議不妨也去「綠色廊道」逛逛,旅程往往由不經意的安排堆疊而成,既然都有指引,鐵定是要去瞧瞧。「綠色廊道」就在禮門抽水站的旁邊,是一處結合社區環境營造,創造優質水岸空間的成功案例,不僅提升禮門抽水站周遭景觀,也同時加深整體的休憩品質,入口處有一棟巴洛克式風格的古厝,擁有者是當年汐止的富商之一陳萬乞,至今已有超過90年歷史。 沿路綠意盎然,同時設有生態及古蹟解說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這裡居然還幫毛小孩都設想到,設置「狗便袋」和「置放狗便包」以利方便之需,貼心度真的可以說是爆棚。沿著基隆河畔而行,阿美來到一處充滿綠意,景色怡人的地方。兩旁不僅植物茂密,鳥叫聲更是不絕而耳,一旁還有自然生態區,這時阿美才注意到腳下的道路與原本的有些不同,上面有許多的孔洞,原來這就是用生態工法鋪設「會呼吸的道路」,兼具透水與雨水回收和透氣對流,同時達到降溫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據說這段道路的地下儲水槽有70公噸,可供280人一天的用水量,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打開道路氣孔,更能讓大地呼吸,創造對流調節微氣候,對台灣永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於是我站在這段道路上,與大地一起呼吸,感受大地的生命。 穿梭巷弄之間的半日微旅行,我領略到生命留下的足跡,或散而為風、流而為水、凝而為地,不論何種幻化,生命透過呼吸而展開,經由故事而流傳,因為愛而偉大。

更多好廟推薦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報導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桃園市桃園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歡喜財神廟

歡喜財神廟

嘉義縣中埔鄉

玉皇大帝/天公祖
廣德太子宮
報導

廣德太子宮

高雄市美濃區

中壇元帥/太子爺
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

高雄市楠梓區

天上聖母/媽祖
中嶽永興府

中嶽永興府

苗栗縣竹南鎮

李府千歲王爺/李府元帥
福辰宮

福辰宮

新北市新店區

福德正神/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