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碧霞宮
李奕成提供

碧霞宮

主祀:岳武穆王/岳恩主/岳飛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52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2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2)

Jimmy 說:發表時間:2023-04-10 07:58:54

剛到這裡,被這邊清淨、寧靜的氛圍所吸引,佈置整齊清潔。有別於香火鼎盛的廟宇。推薦

正氣 說:發表時間:2023-03-03 17:27:02

台灣少數祭祀岳飛的廟宇,天地正氣。

廟宇介紹

碧霞宮,又稱武穆聖王廟,是位於宜蘭縣宜蘭市中山里的岳飛廟,獲臺灣總督府、中華民國政府重視並舉辦祭典,為宜蘭第一座縣定古蹟,亦為全國第一座縣定古蹟。 【沿革】 清治時期 宜蘭在晚清時期,盛行鸞堂,並與書院或文昌信仰結合。地方士紳楊士芳便參與宜蘭不少鸞堂的創立和營運。 日治時期 1896年,擔任宜蘭支廳參事的楊士芳、李望洋建立此廟。管理人方坤邕表示,玉皇大帝回答本想返回中國大陸的楊士芳,說所住地即漢土,不必離去,要派岳王爺為後盾。廟地由楊士芳向李鳥鼠購買,今廟址為城隍街52號。 碧霞宮平面略呈「H」型,中央為正殿跟拜殿,正殿面寬三開間、進深15架,兩側建有護龍。明間前檐牆為三關六扇門,左右次間下為洗石子磚牆、上置木窗。廟方還設立勸善局,宣講善書;並設樂施社作為從事施藥、施棺、助學、濟急等社會福利。 廟方的建廟榜文如此寫道:「維甲午乙未之交,海疆多事四境不寧,且庸臣誤國,至鼙鼓東來,台島鼎沸,今割地易歲,桑梓晦冥,台境官宦紳民相踵歸籍,避之於閩或粵,然而一介書生,赤手空拳,對君國蒼生又有何益耶?況逃避遠離並非長久之計,蓋一則慚對國家君上,再者無補於鄉梓家園,且棄祖宗墳墓於不顧,亦非我輩讀書人所應為之事矣,……,於今倉猝之變,自不應賦詩憑弔,或抑鬱無聊,甚者排徊觀望,眷戀俸祿,坐昧邀寵,而忽視氣節為何物也,是固愚等乃祈奉精忠武穆岳夫子堂廟一所,宣講武穆忠孝節義,警頑立廉,使四方之士,於詩詞文章之外,得知浩然正氣介乎於忠孝節義之上,國家興亡繫乎於士紳庶民之間………。」 當時的宜蘭廳廳長西鄉菊次郎也特別奉獻籤詩,並具名敬刊。大正年間,廟中亦可見到書寫明治年號的匾額,還收藏日本官員捐獻的香爐。殿內木料本為福州杉,1919年修建時改為烏心石。 戰後時期 廟內的日本政府遺留物被抹除,廟方對該廟歷史的論述也強調其創建時的反日性質。方坤邕表示此廟是當時反日抗日的精神中心。廟主委李肇基講,當年地方士紳暗地研商如何保留固有傳統倫理,便在現址建廟,為遮掩日本人耳目,以「碧血丹心望曉霞」之意取名為「碧霞宮」。廟主委林向榮也是講此說,及說只能偷祭武穆王。方坤邕除解釋此廟名稱是乩童所唸出,還說岳王爺神像背後放了黃色的台灣地圖,因當時日本的地圖把日本和台灣都塗紅,而把中國大陸畫成黃色,所以用塞地圖表示台灣絕對是大漢民族的地方。建廟啟文碑則改為1895年。也有報導說廟方在日治時期被迫從「岳武穆王廟」改名為「碧霞宮」,戰後才恢復祭祀。 拜殿及山門均於1961年重修時改為鋼筋混凝土造而失原貌,例如本為單開間、馬背脊的入口門屋,重建時改為三開間四柱式之山門。1963年重修時,屋頂本為紅瓦置換為硫璃瓦。 游錫堃當選縣長後,欲推動碧霞宮列為第一座縣定古蹟,但該廟許多委員反彈很大,當時他要選連任,還是全力推動列為古蹟。1996年,碧霞宮後方土地由宜蘭縣府徵收,設置楊士芳紀念林園。由於《文化資產保存法》業經立法院修正,縣府可指定三級古蹟,縣府依此在1997年7月19日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踏勘碧霞宮,會議決定廟主體建築,包括兩側廂房都列為指定保存,廟前左右各一座的拜亭與旗杆座,都併入保存範圍。同年9月30日,縣府民政局在縣務會議中提案,但會中法制單位認為依法不必提經縣務會議,為此游縣長裁示撤銷提案,逕由縣政府依法指定為古蹟。 1998年,由內政部補籌修繕,從該年4月15日起至1999年9月13日為止,計有正殿、東廂房、西廂房、老君壇、功德堂、左後過水廊、右後過水廊、左前過水廊、右前過水廊、後院及龍虎井等,恢復該宮的原始風貌,耗資一千三百多萬元,同月20日舉行入火。 2002年1月19日,舉行岳聖母殿落成及岳聖母神像開光、昇座典禮。同年10月8日,由簡松輝所捐贈的岳母「刺背教忠」石雕像揭幕儀式,由碧霞宮前主任委員李肇基主持,聖母會會長游秀惠等和市長呂國華參加。 【祭祀活動】 祭祀神明 岳飛神像最大的那一尊,為建廟時供奉上去的;中間的是神明出巡宣講時用的;最小的則是從杭州岳王廟請來的。該神像並分為帝、王、帥三種造型,分別代表道教敬封的忠孝帝君、死後追封的鄂王、生前的大軍統帥。農曆十二月二十會對主神岳飛舉行封印儀式,經鸞生扶鸞以鸞筆點封「鎮宮三寶印敕令」的三件神器,將岳飛的大印等點封,並將各種廟務報告清冊,於封印典禮結束時一同焚化,代表岳飛返回天庭述職並放假,廟務由守神列位恩師輪值代班守護,直到農曆翌年元月二十日開印。與一般廟宇不同,祈求平安福報的香客少,而是採取志願門生制度,門生在入鸞堂前都必須經過品德審核,以文教界公務人員居多,入堂後再依神論分派扶鸞問乩、宣講善書或誦經法會等義務職。 臺灣日治時期,陳玉衡、魏維錡、陳紹堂等人自碧霞宮迎回呂祖、岳王二恩主公神像至竹山街仔尾菜堂共祀,今為竹山克明宮。 1916年3月25日《臺灣日日新報》對碧霞宮祭典的報導中,提及當時主祀神明為武穆王和五文昌,但戰後時期不見文昌神,而易以太上老君。正殿右廂功德堂除供奉歷代先賢、歷代鸞講生和歷代執事香位,亦懸楊士芳、李望洋的畫像,畫風為祖宗肖像畫傳統。 1955年廟方正堂懸掛「婦女及不潔之身不得進入」的一面小木牌,禁止女性進入,引起宜蘭市婦女會理事長張遠昭等人抗議。不久,該木牌上「婦女」兩字被人揩去,廟方極表憤怒,於是推該廟女信徒林來治、楊平鸞、張根三人出面向市婦女會反抗議,認為應保留婦女二字並自承婦女是不潔的。後來,1965年農曆三月廿六,游張根、游陳食婆、方林環、黃謝無牙、林來治在碧霞宮創立聖母會,祭祀岳飛母親姚太夫人。 聖母殿除祭祀岳母周國夫人外,還祭祀岳飛妻子楚國夫人、岳銀瓶。以農曆三月廿六為姚太夫人歸天日。旁殿則供奉周侗。 官方參與 從日治初期開始,碧霞宮便與日本官方維持相當良好的關係,楊士芳、李望洋去世後亦未改變。1909年,此廟的勸善局舉行宣講大會,許多日本官員、公務員和社會菁英來參與此廟活動。廟方也配合臺灣總督府,將以往在農曆燈節舉行的春祭改於新曆日期舉辦。在總督府主導的《臺灣日日新報》中,此廟報導持續刊載於1900至1930年代的漢文版。 戰後時期,國民黨政府對岳飛信仰的重視,使碧霞宮的發展邁入新的階段。1950年,宜蘭縣制設立,隔年祭岳大典則由宜蘭縣長擔任主祭,祭禮參考祭孔、祭天等等儀禮。宜蘭市公所曾在此廟舉行補充兵歡送茶會,並邀入伍壯士的母親參加,由知名人士講解岳母精忠報國故事。 農曆二月十五日岳武穆王誕辰的釋奠大典,皆由縣長主祭,各級民代及機關首長亦會參與,中央並特派祝壽官致祭。像是1953年,岳飛八百五十年誕辰紀念,由縣長盧纘祥上香誦祭,向岳王神像行三跪九叩大禮,並誦經超度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執行並默祝早日反攻大陸作祈禱;1970年,何應欽曾以全國觀光事業協會理事長身分來祭祀,並贊成擴建此廟;1981年祭岳大典,黨國元老陳立夫蒞臨主持;1982年祭岳大典,總統府資政余井塘前往主持;1992年祭岳大典,由國防部長陳履安任祝壽官;2000年,內政部次長林中森擔任祝壽官、副縣長江淳信任正獻官、宜蘭市長呂國華等人擔任分獻官。宜蘭縣團管部司令董世華任糾儀官。 祭岳大典 1969年,由時為廟方主事者方坤邕策畫祭岳大典形式,邀請宜蘭市中山國小教師劉淑惠編武舞,自此沿用。祭岳大典分為擂鼓、排班到啟扉、毛血、迎神、進饌、行上香禮、三獻禮,終至撤饌、送神、闔扉、撤班。 首先,大鼓通擂三次,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後大典展開,由麾生持麾幡、節生持旌節,引導樂、舞、唱生及執事者各就位,糾儀官及正、分獻官也依序就位,接著宜蘭市中山國小學童扮演的岳家軍跳武佾舞。眾人在禮生引領下到盥洗所逐一盥洗,再到主殿、東、西、左、右神案前依古禮行上香禮,其間,鐘鼓齊鳴,中山國小學生或唱歌或跳佾舞。舞生們手持干戈,分別以帶有強烈節奏感的動作,盾牌上舉表示服從與尊敬,側身出擊象徵戰鬥出征,後轉一圈表示東征西討、戰功彪炳,平持武器意謂呈獻等等。三獻禮中,獻官得從主殿繞出去走一圈,之後撰饌前,要唱〈滿江紅〉和〈頌岳武穆王〉。 岳飛廿七世孫岳煒勛、廿八世孫岳峻、三十世孫岳忠瀛也見證大典過。

相關新聞 (3)

樂風》精忠貫日月-宜蘭碧霞宮岳武穆王廟
新聞來源:i-media愛傳媒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7-22
宜蘭碧霞宮,是臺灣少數以岳飛為主神的廟宇。 有闗岳飛之生平事蹟,例如岳母刺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這裡就不多贅述。但我提供一個較少人知,有趣的小故事,雖然不是岳飛本人的事蹟。 清朝將領勝保,是協助慈禧奪權的大功臣,雖然是個滿人,但最崇拜岳飛,竟也效法岳飛在背上刺字,真可說是岳飛的鐵粉。
宜蘭碧霞宮(岳飛廟)發人深省的楹聯
新聞來源:波新聞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4-08
位在宜蘭市的「碧霞宮」,是全台灣首祠宋朝名將「岳飛」的廟宇,係乙未年清廷割台灣予日本之後,清朝進士楊士芳等蘭陽仕紳為了弘揚「岳飛」的忠孝精神與民族氣節,而於1899年(清光緒25年、日本明治33年),共同發起募款捐建的岳武穆王廟,迄今已有124年歴史,前後經五次整建,廟園從草創時期僅有的單一主殿,擴建至今日擁有左右䕶龍,兩廊、拜殿、山門、後殿(聖母殿-祠奉岳母),武穆文史舘及後方的楊士芳紀念林園等規制完整,又充滿愛國精神的一座殿宇,其主殿金碧輝煌,楹柱聯語滿溢正氣,焚燒膜拜發人深省,極富潛移默化功能。 走進碧霞宮大門,「文官不愛錢、武軍不惜死」斗大的金字主殿楹聯即映入眼簾,這是宋朝大將「岳飛」於皇帝詢問其天下何時可太平時?所説「....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的肺腑之言(原文見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對比廟聯文字略有不同,於此併敍),也是永垂不朽的文武百官典範,充分顯現《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謂之大丈夫」的真諦,不僅可予貪官汚吏,膽怯將士當頭棒喝,更是古往今來國家政治清明,軍人守土衛國的不二法門。 主殿正門上方高懸著金光閃閃的「碧霞宮」廟匾;其兩旁圓柱上分別刻著「碧血染征袍蕩寇除戎延宋祚、霞光騰聖域精忠浩氣凜天威」對聯,短短二十四個字,即將岳武穆王兩次揮師北伐,退金兵除寇讎護南宋的偉大功勲以及霞光萬道的浩然精忠正氣,闡述的淋灕盡致,更襯托出當年先賢們集資興建岳飛廟,而以「碧霞宮」命名的緣由與精義。 善男信女立身主殿正門擡頭參瞻,神龕上精雕細琢、栩栩如生的岳武穆王聖像,在陪祀「岳家軍」眾將士神像的拱護下,英姿凜凜,氣勢非凡,其正中央頂上高懸「忠孝節義」的牌匾,左右兩旁各書有「禮義」「廉恥」橫式對聯,彰顯歐陽所述「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的明訓;另在右邊陪祀的「忠義大將軍」牌位兩楹上書有「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對聯、則垂訓後人傚法「岳飛」飽讀詩書、盡忠盡孝的楷模,而左邊陪祀的「五百神武軍」牌位,兩楹亦書有一對「孝為傳家寶、忍為積德門」聯語;乃在勉人「傳家有道惟孝悌,積德入門在忍讓」;而在左右兩配祀牌位之正面壁上亦嵌有岳飛親筆所書「出師表」墨寶部分拓字,意在揭櫫「岳飛」崇拜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武候「出師表」文中輔佐後主「劉禪」努力不懈,死而後已的忠義精神;而在兩陪祀牌位之間的小門門楣亦分別有「忠肝」、「義胆」;「入孝」、「出悌」對聯併列;語簡意賅相得益彰。 「碧霞宮」主殿香火燎繞,佳聯滿楹,充塞了「教忠教孝、書詩禮義」氛圍與莊嚴威武氣息,人人入殿拜謁,緬懷「武昌開國公-岳飛」盡忠盡孝之報國史蹟與愛國精神,莫不肅然起敬。 而岳母姚太夫人在「岳飛」背上刻「精(盡)忠報國」四字,期勉其子盡忠盡孝,母儀天下,懿範長存,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碧霞宮為此特別興建後殿奉祀岳母,供後人參拜禮敬。 綜觀碧霞宮的一楹一柱,處處佈満教忠教孝的金玉良言;筆者以上所述僅是主殿部分的主要聯語,雖僅寥寥數語,但已足以映證「碧霞宮」在旺盛的香火中弘揚忠孝愛國精神,寓禮教於信仰中,匡正人心厥功至偉,也是碧霞宮建廟至今124年來,信徒日眾,香火傳承不墜的原因所在。另已故宜蘭縣長陳定南先生於民國72年「碧霞宮」歡慶岳武穆王八百八十週年誕辰時,曾引用先總統蔣經國先生所說嘉言:「岳飛文天祥的報國事蹟乃是綿延光大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中國歷史傳延不絕的精神」刻成長匾致賀;該匾迄今仍豎立在正殿右壁上供人瞻仰,亦可證明「碧霞宮」的楹聯佳句不僅弘揚岳武穆王教忠教孝的愛國情操,同時也收到宗廟勸化人心的社教功能,於茲為文報導,誠盼「碧霞宮」殿堂持續生輝,於綿延不絕的香火中;繼往開來弘揚文化禮教,共臻社會美好,國家興旺。

更多好廟推薦

迎富送窮廟
報導

迎富送窮廟

桃園市大溪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福辰宮

福辰宮

新北市新店區

福德正神/土地公
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

高雄市楠梓區

天上聖母/媽祖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報導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桃園市桃園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龍潭聖鑫宮
報導

龍潭聖鑫宮

桃園市龍潭區

玄壇真君/武財神/五路財神
合港田寮永貞宮
報導

合港田寮永貞宮

苗栗縣頭份市

天上聖母/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