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台灣寺廟古蹟人文-游榮彬提供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7)
名烈 說:發表時間:2023-06-15 22:07:00
在鄉村中人氣很旺,環境很美,信仰中心,供奉主神觀音佛祖,天上聖母。
黃小姐 說:發表時間:2023-05-18 15:24:59
很悠閒的地方
小李 說:發表時間:2023-03-04 23:03:12
廟宇氛圍清幽,環境清潔舒服
廟宇介紹
芬園寶藏寺位於臺灣彰化縣芬園鄉,前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後殿供奉天上聖母與玉皇大帝,於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經彰化縣政府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該寺為當地信仰中心,與鹿港龍山寺、南投碧山巖、社頭清水巖、花壇虎山巖齊名,俗稱為「三巖二寺」。
【歷史沿革】
寶藏寺創於清康熙11年(1672年),原為供奉觀音菩薩之小寺,位為芬園鄉進芬村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之現址。康熙27年(1688年)又增建前殿,斯時廟貌已趨雛形。傳說中雍正元年(1723年)芬園地區曾有瘟疫傳染,斯時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老大媽)繞境經過寶藏寺,曾暫住本寺為民治病,故使瘟疫之民困抒解。清乾隆50年(1785年)興建後,於道光7年(1827年)重修。道光28年(1848年)時廟宇傾圮又被地震破壞,於是當時廩生唐憲榮、首事江成春、黃玉池、張成堂等人便提議重修,各界響應而共捐銀1,429圓,工程則於道光30年(1850年)完工。
而原本寺中僅供奉觀世音菩薩,乃同治12年(1873年)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至芬園,於該寺留宿時被當時受瘟疫所苦的居民挽留,之後便分靈鹿港天后宮媽祖供奉於後殿。
寶藏寺曾在日治時代大正2年(1913年)整修,奠定今日廟宇之雛形。又在黃玉池後代主持下於大正8年(1919年)重修,進入民國時期後,該寺在民國58年(1969年)增設忠義祠,供奉貓羅溪西勇士牌位。被彰化縣政府指定為古蹟之後再度進行重修,於民國88年(1999年)12月完工,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慶典活動】
下述寶藏寺舉辦的慶典活動以農曆為準:
● 正月9日:玉皇大帝聖誕(舉行慶祝法會)
● 正月19日至2月3日:燃點光明燈和太歲燈、文昌帝君聖誕(擇定正月15日聯合舉行法會)
● 2月19日至3月20日:觀世音菩薩聖誕、註生娘娘聖誕(擇定2月19日聯合舉行慶祝法會)
● 3月23日:天上聖母聖誕(舉行消災法會)
● 6月19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 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擇定6月19日聯合舉行慶祝法會)
● 7月29、30日:地藏王菩薩聖誕(舉行消災法會)
● 9月9日、19日:斗母星君聖誕、觀世音菩蕯出家紀念日(舉行消災法會)
● 12月15日:本寺光明燈、謝太歲圓滿法會
相關新聞 (9)
清涼一夏!農遊散策市集暨草地音樂會618芬園寶藏寺搖滾登場
新聞來源:觀傳媒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13
消暑清涼一「夏」!彰化縣芬園鄉將於18日在寶藏寺舉辦「農遊散策市集暨草地音樂會」活動,規劃各種表演、市集、音樂會等活動繽紛多彩,芬園鄉長林世明與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郭哲榮今(13)日在寶藏寺為草地音樂會暖身,邀請大家一起來共享用芬園鳳梨、荔枝及特有的粉粿、古早味米苔目,感受仲夏音樂饗宴。
林世明說,今年音樂祭陣容堅強卡司雲集,「國台交銅管演奏」以銅管特色的表現及獨特魅力近距離的演出,可以欣賞到每個樂器的特色;以原民文化為主要創作核心的團體「微醺開根」,則結合原住民古謠,唱出屬於這個年輕世代與原鄉之間的對話。
「農村武裝青年」樂團用音樂捍衛台灣農村與永續土地的關懷,打造出獨樹一格的台式農村民謠搖滾;「吳志寧+克里夫」創作歌手歌曲曲風,以詩與農村文學及土地上發生的事物融入歌曲情感元素;另外還有國小班隊及社區班隊的參與演出,展現在地社區的能量,共譜仲夏音樂盛典。
林世明表示,芬園鄉夏日音樂祭草地音樂會將在建寺350週年、三級古蹟的寶藏寺舉行,芬園鄉是農鄉,草地音樂會特別準備了正當季的的鳳梨、荔枝,傍晚還有米粉料理讓民眾免費享用;音樂會有國台交銅管演奏、原住民演唱團體「微醺開根」、「農村武裝青年」、「吳志寧+克里夫」,都是農村創作者,非常貼合芬園鄉,歡迎大家星期日下午2點來芬園鄉享用鳳梨、荔枝及米粉料理。
寶藏寺管理委員會主委張協章表示,歡迎各界善心大德蒞臨參加農遊散策市集暨草地音樂會,同時也來寶藏寺走走、拜媽祖。
芬園鄉公所誠摯邀請各地好朋友們,大小朋友逗陣走出戶外共享音樂、逛逛美食市集,為生活充足能量注入滿滿活力,體驗幸福感滿溢的週末時光。歡迎來趟愜意的芬園FUN SONG一夏。
穿越時空遇見寶藏寺 350年三級古蹟寺志出版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5-17
彰化芬園古蹟寶藏寺出版寺志,厚厚的一本古剎歷史176頁,是經過學者花了2年時間,考據調查整理出來,在建寺350周年正式出版發表。
寺廟表示,彰化芬園寶藏寺為彰化芬園猫羅溪以西九角頭等區域信仰中心,孕育芬園地區地靈人傑,更致力地方史料保存與歷史傳承之重责。
管委會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組成寺志編撰團隊,編纂完成「芬園寶藏寺志」,以正统史學方法為根基,大眾史學之敘事為基調,田野調查與耆老口述歷史和在地連結,並且加入HGIS(歷史地理資訊系統)之歷史地圖視覺呈現,為地方宮廟志撰寫之新頁,彰顯寶藏寺對芬園地區文史考證留存之責無旁貸。
芬園寶藏寺初建於1672年,後來與鹿港龍山寺、花壇虎山巖、社頭清水岩及南投碧山巖並稱台灣中部三巖二寺。寶藏寺坐西朝東,後有八卦山脈為依,前則見九九峰,正殿上方懸掛有「寶山第一」匾額,相傳是清國嘉慶皇帝上為太子時遊台灣,曾在此寺中掛單,親筆御賜,1985年公告為三級古蹟,文資法修法後則指定為縣定古蹟。
寶藏寺古色古香寺外花木扶疏,後山坡遊憩區,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經營管理,是休閒遊憩去處,也是宗教旅遊的觀光聖地。地方之信仰中心,結合宗教文化、社教及地方公益活動,每年舉辦活動,例如元宵節提燈踩街猜燈謎、寒冬送暖,也補助鄉內各級學校學童獎助學金。寺誌問世是重要里程碑,也讓民眾能夠有系統的認識這座三百多年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