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Outlookxp - 自己的作品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2)
阿義 說:發表時間:2023-03-31 20:44:15
停車方便環境清潔並讓老人休閒聚集好去處。
小莉 說:發表時間:2023-03-28 14:42:34
香火鼎盛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是附近信仰的中心
廟宇介紹
世芳宮,又稱林媽廟,是位於彰化縣田中鎮大社里、八堡一圳、二圳分流處的廟宇,信眾會以番石榴(芭樂)祭神。
【位置】
廟曾歷經翻修,至1980年在信徒奔走下再度興建,今廟址在田中鎮大社里八堡一二圳分流處,又稱「林媽廟」。廟周圍為上百公頃的番石榴園,信徒以此營生。離高鐵彰化站距離不到一公里,與林先生廟相距不到十五公里。
【神明】
關於林先生廟所祭祀的林先生,在地方上有另一傳說版本,指其為水神的林媽娘娘顯靈化身。世芳宮主委鍾耀評表示,宋朝浙江有林妙蓮、林妙怡、林妙真三姊妹,生於熙寧年間,長年茹素禮佛修行,法號分別為「至妙」、「至善」、「至仁」。日後建有青蓮寺祭祀祂們,三神合稱為「林媽娘娘」。後信徒持其香灰到臺灣時,海上遇颱風,全船罹難。香灰逐浪漂至濁水溪畔,被一林姓人士拾獲。林媽娘娘就托夢,指示他至田中設廟供奉。
高鐵彰化站設立後,廟方也會讓林媽娘娘神像搭高鐵去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進香,並順便推廣當地盛產的番石榴。
廟也供俸慚愧祖師。
【祭品】
民俗忌用番石榴祭神,理由是種子能從排泄物中長出枝枒成樹,但農業上許多品種早已多改無性繁殖。廟方想打破用此水果祭神的忌諱,特別至宜蘭縣的道教總廟三清宮請示,結果獲得聖杯,返鄉後就將番石榴當成祭品,並提出「提拔(芭)」為口號促銷。自2012年開始,廟方獻番石榴以祀神明,當年虔誠的信眾還有些疑慮。
2013年12月18日,林媽娘娘誕辰,果農的信徒因收入不錯,主動拿番石榴謝神,廟方還特別訂製一顆半個大人高的番石榴模型擺在廟前主桌,四周用上百顆番石榴圍成一堆。信眾刻意剖開脂胭芭樂,以紅色果肉來討喜。當日前來參拜的立委黃文玲稱讚,過去民眾拘泥傳統不敢用番石榴來敬神,近年只有公務機關敢帶頭改變,現在連廟宇都願意變,乃造福農家、全民之福。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時,當地的田中鎮長謝文賢、縣議員許書維、鎮代謝如鑾也用番石榴祭拜,後來皆當選。
相關新聞 (1)
芭樂不能拜?實驗證明越拜越旺!彰化林媽廟全台推廣「提茇」,各路神明都贊成
新聞來源:上下游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3-22
每逢初一十五或是神明聖誕,想買點當季的芭樂去廟裡拜拜,卻想起老人家曾經交代過,有籽的水果不能拜,尤其是芭樂,這是真的嗎?
其實芭樂不能拜的說法已經過時,連中研院院士都駁斥這種觀念,認為「心誠最重要」。彰化的林媽廟不只接受信眾拿芭樂來拜林媽,還推廣「提拔(茇)」(註)活動,希望大家「提」芭樂來敬神,也接受神明的提拔。十年來,拜芭樂的民眾都闔府安康。
神明給靈感 「提拔(茇)」一起來
世芳宮又名「林媽廟」,是彰化田中香火鼎盛的宮廟,供奉林妙蓮(大媽)、林妙怡(二媽)與林妙真(三媽)的神尊。大約十年前,時任主委的蕭道隆看到村裡的長輩提了一袋芭樂來敬神,讓他深感不安,因為他與多數民間信仰者一樣,認為芭樂是不能拜拜的。只是來的人是他的長輩,他不好拒絕,只能委婉問道「怎麼會拿芭樂來敬神」?對方答曰「只要能吃就能拜」。
蕭道隆表示,那句點醒了他,前人留下來的說法,他只會照單全收,完全沒考慮其中的邏輯已不再適用。只是他被傳統觀念桎梏甚久,「用芭樂拜神」心中仍隱隱不安,於是他請林媽們自己作決定,「結果得到三個聖筊」。
光是林媽同意還不夠,其他神明又怎麼看?蕭道隆前往宜蘭全國道教總廟三清宮和花蓮慈惠堂請示瑤池金母、玉皇大帝等至尊,同樣得到三個聖筊,讓他信心大增。
最後,蕭道隆前往屏東車城九天宮拜訪他十分敬重的師姐張桂梅,她聽完他的說明後,先是認同芭樂也可以拜拜,「忽然神明給我靈感」,她腦中出現古人進京趕考的畫面,出門前家人總是會提著籃子進香祝禱,希望神明保佑、貴人提拔,她靈光乍現,「提拔」兩個字脫口而出,蕭道隆也拍手叫好,自此他便以「提拔(茇)」為職志,努力推廣把芭樂帶上供桌。
推廣芭樂上供桌,是為了提高農民的尊嚴
除了林媽們的生日,世芳宮會擺出「芭樂山」來敬奉外,「生命有限,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蕭道隆也帶著芭樂四處會香。第一趟先從彰化往南,第二趟則是帶著林媽娘娘們坐高鐵到台北,每到一個宮廟,蕭道隆就致贈 100 斤芭樂,「沒有任何主委反對」。
兩次會香,「提拔(茇)」分別造訪竹山紫南宮、台北行天宮、苗栗縣拱天宮、鹿港天后宮和護聖宮等知名宮廟,護聖宮的主委還加碼訂購 100 斤芭樂。雖然後來遇到 covid-19 疫情,會香活動暫緩,但「提拔(茇)」的名氣已經漸漸打響,未來還計畫翻越玉山到花蓮東海岸,完成全國會香之舉。
世芳宮週遭有百公頃的芭樂農田,信眾中有許多果農,不過蕭道隆強調,他推廣「提拔(茇)」不是為了農產品價格或個人利益,而是為了提高果農的尊嚴。「我常常參加廟會、遶境活動,看到供桌上的水果有一半是進口的,本土芭樂這麼多人吃,神明怎麼可能計較它不能拜拜」。他強調連玉皇大帝跟媽祖都說沒問題,希望大家放心拿芭樂來敬神。
「芭樂不能拜」說法已過時 拜芭樂反而帶來好運
到底為什麼會有「芭樂不能拜拜」一說?民俗專家的說法,大抵是指芭樂的籽難消化,會出現在「便便」中,「便便」施肥後又會長出芭樂樹,用這種「可能來自便便」的水果拜拜,對神明實為大不敬。
蕭道隆不否認這種說法,他並認為這是先民敬神的誠意,只是時代已經進步,「現在都是化糞池,農民早就不會用人類的糞便施肥」,實在不該再固守這種老舊的觀念。
芭樂農盧志遠則補充,現在的芭樂都是運用嫁接技術,「沒有人從種籽開始種芭樂」。盧志遠特別熱愛新興品種的芭樂,這幾年栽培成功的粉紅蜜、紅寶石,都被太太拿去拜玄天上帝,「供桌彷彿是我的新品展示台」。他自信地說,別人種不了的品種,在他手上都枝繁葉茂、滿樹掛果,言下之意,拿芭樂拜拜為他帶來好運與財富。
事實上,根據蕭道隆的觀察,拿芭樂到世芳宮拜林媽娘娘的人,無不家庭和樂、事業順遂、家中學子金榜題名。除了肉粽、蒜頭、蘿蔔等好彩頭,當地民代也因為蕭道隆的推廣,開始將芭樂當作競選良品,「畢竟要當選,就是需要人民提拔」。
蕭道隆強調,芭樂營養又好吃,神明也會喜歡,「根本不必買『敬神』跟『自己吃』的兩種水果,所有的水果都可以拜拜」。
註:茇仔、那茇,是台灣人對番石榴的俗稱,「茇」字或作「拔」。寫成「芭樂」而演變成通稱,是晚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