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鹿港三山國王廟
拜好廟‧求好運拍攝

鹿港三山國王廟

主祀:三山國王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276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3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3)

SS 說:發表時間:2023-06-28 22:20:10

三山國王廟,或許不如媽祖廟、觀音寺興旺,不過神祇大小不是關注重點,能真誠崇拜與敬畏才是價值核心,有崇拜等於有效法典範,有敬畏才能夠注意言行。

yao 說:發表時間:2023-03-11 21:41:51

廟宇較小,不容易找到,屬客家族群信仰廟宇。

Homsan 說:發表時間:2022-10-30 11:30:23

長廊式的廟體,廟裡的廁所可以供遊客使用,但別忘了跟三山國王與夫人參拜一下喔!

廟宇介紹

鹿港三山國王廟位於彰化縣鹿港鎮,為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於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古蹟。傳統說法依據廟中「海東霖田」匾將建廟年代定在乾隆二年(1737年),但學者卓克華懷疑可以再往上追溯,可能是從曾存在於「客仔厝」的霖肇宮發展而來。 【沿革】 鹿港三山國王廟因為廟中有落款於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的「海東霖田」匾,故通常將創建年代定於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鹿仔港巡檢王坦,曾與當地仕紳捐款社治義塚「敬義園」,分別位在鹿港街後街尾與三山國王廟廟後。而後依據廟中有道光廿四年(1844年)所立的花崗岩柱,可推測三山國王廟在這一年左右可能進行過整修,而從乾隆二年到道光廿四年之間,依照古建築之壽命推測可能還有二到三次的重修。之後在光緒九年(1883年)十一月,商人莊出海跟住在員林與東勢角的客家人募捐,重建三山國王廟。 到了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1910年代),根據《寺廟臺帳》一書,三山國王廟為三進式建築,但當時香火已經衰弱,祭祀圈只有八戶潮州人。昭和四年(1929年),由於市區改正的關係,位在計畫道路上的三山國王廟被迫拆遷,於今址運用舊有建材重建。昭和九年(1934年)進行道路拓寬(約7m改成15m寬),使得重建沒幾年的三山國王廟得拆毀三川門與拜殿,只留下正殿。 二次大戰後,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整修,並在正立面增設牌樓,三連圓弧狀的造型象徵三座祖山(巾山、明山、獨山)。後來在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在鹿港鎮民楊張筍、許黃罔招倡捐下整修擴建,該年10月完工後舉行重修安座儀式。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再次整修,並將三連圓弧狀的牌樓拆除重建,該年4月完工後,於8月創轎班會已備將來抬轎遶境之需。 【前身為霖肇宮之說】 學者卓克華懷疑鹿港三山國王廟的前身是位在客仔厝的霖肇宮,其依據主要是因為客家人在康熙晚期便進入彰化地區發展,而鹿港為他們進出的重要港口,應該在康、雍年間已有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而在彰化員林,便有建於康、雍年間的三山國王廟「廣寧宮」。此外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提到當時彰化縣境內有三個主要的三山國王廟,分別位在縣治南街(彰化市)、鹿港街(鹿港鎮)、員林仔街(員林市),但只有位在縣治者有寫明是乾隆年間興建,對此卓克華認為是因為鹿港與員林的三山國王廟創建年代早於乾隆,纂志者不敢確定年代,所以僅一筆帶過。 而根據《寺廟臺帳》(1915年)的資料,過去在鹿港埔崙里一帶有座霖肇宮,是埔心鄉霖興宮、霖鳳宮的祖廟,但現在的埔崙里並無一間叫作「霖肇宮」的廟宇。而過去在埔崙里一帶有個叫「客仔厝」的地方,是鹿港市街最早形成的地區,後來因為地勢狹隘低濕等因素,鹿港市街移到今天的中山路一帶。而「客仔厝」之名便是因為當時該處為客家人聚居之地,如此則當有三山國王廟,而這座三山國王廟很可能便是「霖肇宮」。 卓克華推測,「海東霖田」匾可能即是霖肇宮的古物,而原本位在客仔厝的霖肇宮可能因為地勢不佳,或是因為在林爽文事件中受損,才遷移到新的鹿港大街,後來成為現在的三山國王廟。

相關新聞 (1)

見證鹿港發展 鹿港三山國王廟修復工程開工
新聞來源:好房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27
彰化縣鹿港的三山國王廟有著接近300年的歷史,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今(27)日辦理修復工程開工典禮,修復內容,包括屋頂、壁體、地坪、木作結構的修復、蟲蟻防治、消防等項目,工期計545日曆天,預定於114年初完工,未來期待透過整體的整理及修繕,保存鹿港三山國王廟的建物特色,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鹿港觀光,讓經濟更加活絡。 縣長王惠美表示,三山國王是早期潮州客家人信仰中心,鹿港三山國王廟於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於111年極力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千帆入港再造鹿港歷史現場2.0延續型計畫」,縣定古蹟鹿港三山國王廟修復工程獲得文化資產局核定工程總經費計1,850萬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1,295萬元,廟方自籌款92萬5,000元,縣府配合款462萬5,000元,後因原物料上漲及調整傳統匠師薪資,縣府再追加185萬3,738元,總計縣府配合款647萬8,738元,工程總經費共2,035萬3,738元。 她也指出,鹿港三山國王廟見證早期客家人來到鹿港篳路藍縷開創的經過,特別是「三進二院」(三川殿、拜殿、正殿及後殿)的街屋建築,三川殿門面裝飾華麗,屋頂為少見的雙層屋瓦,屋頂開有天窗為其特色;另三川殿內的「奉憲示禁」碑,係清乾隆55年(1790)由廣東籍監生墾請當時管轄全臺的臺灣兵備道於鹿港勒石示禁,石牌證明潮州移民曾在彰化地區從事墾拓、創業、祭祀的遺跡,更別具特色。 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三山國王早期是特定籍貫的人興建聚集的廟,故稱人群廟,由潮州客家人興建的廟宇,但是因為歷史背景發展,不管漳州、泉州、閩南,還是新住民成為大家共同的中心,所以在民國74年列為彰化縣定第三級古蹟,感謝縣府爭取修復工程1千多萬元的經費,相信修復完可以恢復原來風貌。

更多好廟推薦

廣德太子宮
報導

廣德太子宮

高雄市美濃區

中壇元帥/太子爺
褒忠亭義民廟

褒忠亭義民廟

新竹縣新埔鎮

義民爺/義塚公/義民公/忠義公
深圳玄天宮

深圳玄天宮

桃園市新屋區

玄天上帝/上帝公
太平九江宮

太平九江宮

台中市太平區

三官大帝
歡喜財神廟

歡喜財神廟

嘉義縣中埔鄉

玉皇大帝/天公祖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新竹縣寶山鄉

福德正神/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