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曾傳富 - 自己的作品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11人

感謝 褒忠亭義民廟 參加好廟推薦,支持我們推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11)
Martin 說:發表時間:2023-06-03 14:21:31
我們喜歡這座位於新浦地區的寺廟,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好的
阿松 說:發表時間:2023-06-02 20:27:08
環境優雅!平和清淨!磁場良好!
Book 說:發表時間:2023-05-28 22:43:22
這裡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
廟宇介紹
原起200~300年前,自中國大陸遷居來台的先民,由親族鄉黨自然群聚,維護鄉里治安的原鄉團練組織,平日荷鋤田陌,遇襲則執戈捍衛,並聯庄合族相互支援的義民軍組成的地方集團。
1789年林爽文事件,為保護鄉里,義民軍抵抗幾乎無軍紀可言的林軍,浴血堅守等待清廷援軍夾擊。征戰中,犧牲成仁的義軍先烈達兩百餘人。擊敗林軍後,在回師過程中,過鳳山溪後,承載忠骸的牛車不受驅使,經焚香禱告,復延名師陳雲公勘驗,確認該處坡地為風水絕佳之「雄牛睏地穴」。由是徵得地主獻地,擇吉安葬合塚,此即枋寮義民塚之由來。清乾隆帝因義軍之忠勇衛土精神,特頒親筆「褒忠」敕旨,以為獎勵。接日後,地方領袖倡議建廟崇祀,以慰先烈在天之靈。經多方奔走捐輸,奠基破土,竣工落成,是為「褒忠廟」。
同治元年,彰化戴潮春亂,義民軍為免鄉土再遭蹂躪,銜命二次出征,獻身義死者多達百餘人,復拾遺骸歸葬枋寮,此即附塚之由來。
後因清廷甲午戰敗將台灣割讓日本,兵燹浩劫之下,廟宇盡遭回祿,經十四庄眾信捐資重建,鳩工興築,五年始成。嗣後因年久陳舊,復於民國五十三年興工修繕,始成煥然一新、風物景緻殊美之現今廟宇。日據時代,當局曾有廢除本廟之議,並擬沒收廟產,經地方父老向日據理力爭。並遠赴東瀛陳情,終獲保存。
道光丁未年,新埔街、九芎林、大湖口、石岡子等四大庄士紳,倡將廟產交由四庄輪流管理,三年一輪,周而復始。輪管庄頭負責辦理春秋二祭。由是輪值祭典成為本廟特色。隨著地方之開發,由四庄而十三庄,由十三庄至十四庄,目前十五大庄之輪值緣由即此。每年農曆七月廿日義民節,參拜眾信達數十萬人次,奉獻豬羊逾千,祭祀之隆,放眼全台,實不多見。
兩百年來,本廟之管理人等,皆由地方士紳推舉,因能秉持義民先烈犧牲奉獻之精神,舉凡獎學、賑濟,乃至地方建設之配合,莫不戮力以赴、尤以日據時代,新竹地區各級學校,皆受本廟為最資助,桃竹地區莘莘學子受益良多。
民國三十五年創辦義民中學於中壢,四十三年七月遷校至竹北迄今,此於地方教育之振興、移風易俗、為國育才,皆有其深遠之意義。展望未來凡我十五大庄眾信及義中校友,乃至於旅外鄉親,允宜一本「義民精神」之崇高理念,共為鄉土犧牲奮鬥,團結致力於地方公益福祉,祈能發揚光大,庶幾不負祖先開發耕耘之期望也。
相關新聞 (22)
褒忠亭義民廟235周年繞境 首站在觀音 張善政:推廣客家文化不遺餘力
新聞來源:民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11-12
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11日舉行235週年慶暨圓滿福醮15大庄繞境,繞境駐駕的第一站就來到桃園觀音永興宮,桃園縣長張善政親自到場參拜,表示支持客家精神與活動不遺餘力。
臺灣的義民爺信仰,是以六堆忠義亭及褒忠亭義民廟為南、北兩大中心,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11日舉行235週年慶暨圓滿福醮15大庄繞境,新竹縣長楊文科親自到場參加義民爺起駕儀式,並恭請義民爺神位下神龕、入神轎,恭送義民爺起駕出發繞境。
新埔義民廟秋祭大典 傳承客家文化與義民精神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11-02
義民廟是台灣宗教文化中獨特的客家信仰,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新竹褒忠亭義民廟,不僅歷史悠久,亦是全台總壇。為發揚義民爺忠義精神,義民廟今天舉辦春祭、秋祭及義民節祭典三大祭典中的秋祭大典,依循傳統儀式進行祭祀,莊嚴隆重。
廟方表示,今年適逄義民廟兩百三十五周年,廟方即日起至十二月六日,舉辦「義魄千秋—義民廟慶成圓醮」活動,內容包含十五大庄義民爺遶境、圓醮祭典等儀式,盼集結眾人之力誠心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