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Outlookxp - 自己的作品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3)
Lin 說:發表時間:2023-08-06 11:22:44
廟宇非常有客家風格的特色.台灣少見。有來美濃一定要來這裡參觀。
旅行者 說:發表時間:2023-05-19 22:11:00
廣善堂為高雄公告登錄的歷史建築,是日治時期該地區儒教信仰宣講的重要場所,可以看到其鸞堂的設計很多不同於廟宇
老陳 說:發表時間:2023-02-17 17:36:44
美濃當地歷史建築,水池有許多烏龜可觀賞,適合小孩。
廟宇介紹
美濃廣善堂,是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瀰濃里的鸞堂,廟身列為高雄市歷史建築,農曆正月初九舉行的字紙祭儀式則是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
【沿革】
此鸞堂為美濃庄耆老古阿珍等12人在1915年籌設,兼作私墊教育場所。1917年建立,香火可追自苗栗玉清宮,在初興建完成時只有正殿以及宣講堂,至1933年增設文昌殿。斥資新台幣3000餘萬元的凌霄寶殿在1999年12月18日落成,取名為「玉清宮」。當日席開300桌宴客,國代陳子欽、省議員鍾紹和、鎮長鍾新財、代表會主席羅建德、縣議員鍾紹恢等出席。
今址為高雄市美濃區福美路281號,屬瀰濃里。
【資產】
空間分正殿、迴廊、宣講堂以及清修軒等處。
收集花磚的徐嘉彬認為美濃廣善堂為全臺灣最美、花磚數量最多的廟宇。正殿供桌前方的跪拜處,捨棄傳統寺廟常見的拜墊,採用紅白玫瑰與紫玫瑰大片花磚鋪地,周圍再以紅花綠葉的條狀花磚為框,石頭供桌也鑲有牡丹與玫瑰花磚。文昌殿內部大量採用花磚設計,在扶手處貼玫瑰腰帶花磚、地面撲綠葉紅花彩磚,二樓牆面由幾何星芒花磚所構成。
在2005年1月17日,客家委員會官員會同美濃鎮公所及地方人士來此會勘。同年此廟連同美濃舊橋登錄列為高雄縣歷史建築。2008年報導時,講堂木造屋頂已垮,由縣府文化局在該年3月6日派員勘查狀況。
【祭祀】
主祀的恩主公其聖誕,廟方以傳統的修經、九獻禮等程序,獻上豬、羊祭祀。
皇民化時期,居民邱天寶將美濃天后宮的媽祖神像藏於此堂前的草寮。該神像是戴潮春事件時,美濃人李龍、李虎兄弟於大武壟(今台南市玉井區望明里),從北港進香的信徒中得來的三尊媽祖像之一。
亦祭祀玉皇大帝。鍾紹恢在鎮長選舉時曾帶家族和幹部,到此神座前公開發誓會反對美濃水庫,由鍾鐵民等人觀禮。
美濃廣善堂關鬼門時間,不同於民間習俗的農曆七月底,而是七月底後的第三天才關。
◆ 字紙祭
美濃習俗是不可隨意丟棄或焚燒課本、報紙、雜誌等,要在農曆初一、十五讓專門收集廢紙者運往敬字亭燒掉,並焚燒前先焚香膜拜一番,以示恭敬、虔誠。美濃人在美濃各地廣建敬字亭,如合和里的彌濃庄敬字亭,歷史可追溯至1779年。而在臺灣的扶鸞文化中,鸞堂裡的鸞生會用鸞筆寫下文字,交由宣講生宣講,每年再把所有透過鸞筆寫下的字集中火化,以示對文字的尊敬。客家文史工作者謝宜文調查,1920年起,廣善堂與聖蹟會結合,固定在農曆正月初九舉辦字紙祭,帶有過化存神的寓意。
正月初九當日,聖蹟會人員收集各敬字亭和廣善堂一年來的金香灰和字紙灰,由廣善堂依古禮恭迎聖蹟,當地美濃、東門和福安等三所國小學生會穿著傳統的客家服飾參加,客家婦女們則挑著字簍和紙灰。遊行隊伍至美濃溪祭典場地,然後祭拜河伯水官,在誦經法會後,將字紙灰送進美濃溪中,讓河水將灰燼帶入各農田,以求農作物豐收、水流不斷,並放生魚類和野放鴿子,象徵吉祥之意。
1929年出生於屏東海豐庄的劉安明,攝影作品對美濃鄉情紀錄最多,對早期的字紙祭作了一系列紀錄,受張照堂稱讚。2016年底,字紙祭登錄為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2018年3月17日,蘭陽博物館邀請頭城喚醒堂、美濃廣善堂及高雄市文武聖殿,舉辦此儀式。
相關新聞 (1)
2023美濃送聖蹟文化節擴大舉辦
新聞來源:很角色時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2-16
美濃區公所本周日於美濃文創中心舉辦《2023美濃送聖蹟文化節》,系列活動包含「百人書法大賽.玩字戲墨」、「漫遊美濃.自行車巡鄉之旅」、「客家藝文展演」邀請客家藝文表演團體及客家歌手在充滿客家藝文氣息氛圍中演出。
「送聖蹟字紙祭」傳承百年源遠流長,是美濃具指標性的傳統習俗,也是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美濃被譽為「博士之鄉」,重視耕讀文化,培養子弟讀書風氣,隨著文化意識抬頭,有感於長者逐漸凋零、青年外移,為傳承客家文化,《2023送聖蹟文化節》以「敬字惜紙」為主軸,規劃系列活動讓民眾藉由互動式參與更加了解美濃客家文化,延續具有意涵的優良傳統,2/19及2/21在美濃文創中心開庄廣場及廣善堂盛大舉辦。
美濃區長鍾炳光表示,美濃傳統的「敬字重字,崇尚文風」觀念,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客家人對書寫後的字紙相當敬重,因此在村莊設焚燒字紙的爐亭,稱為敬字亭。在敬字亭下方的石牌供奉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與教育有密切關係的神祇,反映了美濃對於文學與教育的重視。今年除遵循古禮的「送聖蹟字紙祭」外,搭配多元文化及藝文活動,觸動在地青年及外地遊客實地參與,延續具有意涵的優良傳統。
「2023美濃送聖蹟文化節」系列活動2/19開幕,包含帶領民眾享受客家藝文之美,藉由安排台灣書法家的文化表演及客家藝文體驗活動,舉辦《百人書法大賽.玩字戲墨》,從中運用精闢動人的客家詩句歌詠,讓大家看見客家文學結合傳統書法藝術,邀請民眾到文學之鄉美濃揮毫筆墨,感受現代書法多元復古與創新相互環扣關係。由美濃在地客家導覽員帶領民眾,騎自行車《漫遊美濃.自行車巡鄉之旅》深度導覽美濃地區,認識周邊文化古蹟。2/19下午《客家藝文展演》邀請到多組客家藝文表演團體及客家歌手現場演出。
2/21活動遵循古禮進行祭拜與請神儀式,隊伍從廣善堂出發,在鑼鼓、客家八音團、恭送聖蹟牌引領下,身著藍衫婦女挑著字紙擔跟著隊伍從廣善堂出發一路步行到美濃舊橋進行開壇儀式,在美濃舊橋上,區長鍾炳光及廣善堂劉棋杰主委邀請客委會楊長鎮主委、高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等代表將字紙灰以竹勺舀起,透過竹道引流方式流入溪水中,上達天聽,庇佑美濃子弟學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