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拍攝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8)
阿漢 說:發表時間:2023-07-23 16:51:55
蘆洲忠義廟神將會有12尊神將,從一開始的秦叔寶元帥和尉遲恭元帥→黑大將軍、白大將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四營將軍→康趙元帥
Lin 說:發表時間:2023-05-26 14:50:37
忠義廟主殿在二樓;左右兩側樓梯口有風調雨順石雕天王,主殿非常氣派。
張先生 說:發表時間:2022-07-11 13:17:33
都市內古色古香的廟宇,有大廣場和野台戲。地方信仰中心。
廟宇介紹
蘆洲忠義廟主祀池府王爺,因建立二重疏洪道而從五股洲後村遷至蘆洲灰磘重劃區,並與洲子尾抗爭事件有關。
日治時代1910年代建廟,主祀池府王爺是從蘆洲保佑宮分靈而來,左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右祀福德正神、王爺夫人,一樓為六十星君太歲殿,王爺聖誕於農曆六月十五日。當時大正年間,村民集資鉅資添構各式雕梁畫棟、聘請藝師燒塑忠孝節義主題的交趾陶。
1964年政府炸掉淡水河的五股獅子頭隘口,造成隔年海水倒灌進入洲後村,使全村四分之三土地變成一片沼澤,良田一夕間變成爛地,農民變成打漁維生的漁民。1973年台北地區防洪計劃建議方案取代了1963年擬定的大漢溪改道塭子川案,開始計畫興建二重疏洪道。1970年代末期,政府宣布興闢二重疏洪道,洲後村民便以忠義廟為抗爭行動指揮所。拆除隊為順利拆掉忠義廟,半夜還灑汽油縱火。
1984年7月10日,臺灣省政府邀集有關單位會商決定,盡速拆除位於二重疏洪道出口的洲後村地上物。同月18日,一名洲子洋業主為爭取洲後村遷到五股洲子洋,便在洲後村分發告村民書,信裡指出忠義廟的轄區為五股,可是蘆洲本身也有大廟且民風強悍,洲子洋地區並無廟宇,還有清爽的農作地,若村民改選擇蘆洲灰磘地區,神祇會不快。但24日,忠義廟前的集會上,建設廳長表示雖洲後村多數村民屬意遷到洲子洋,但處在洩洪區內較不安全,政府考慮再三,決定遷村地點改為灰磘,望村民能體諒政府的苦衷。8月10日,省府住都局奉命搭建忠義廟臨時廟宇。同月20日,《聯合報》記者前往洲後村,該地只剩下忠義廟未拆。22日清晨,在廟祝的指示下,遷廟儀式歷時一小時完成,然後將廟內約二十多座神像遷出,送往蘆洲鄉堤後地臨時廟內。因是公權力強制介入,拆除工程粗魯,廟裡大批交趾陶、木雕等文物被硬生生剝下折損。
忠義廟遷到蘆洲長安街後,1992年間又擴建成今日規模。灰磘重劃區就以此廟為發展起點。後來為開發南港子重劃區設立蘆洲第五所國小時,便引忠義廟為命名,以茲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