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拍攝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3)
yiin 說:發表時間:2023-01-14 13:35:26
城隍靈感,護佑百姓,逞奸除惡,除暴安良。
Homsan 說:發表時間:2022-12-08 11:52:07
給人十分舒適的城隍廟,廟方服務人員非常不錯,平時也很多人前來參拜,香火十分鼎盛。
柳溶聰 說:發表時間:2022-07-07 12:42:10
舊城城隍廟主祀城隍尊神,城隍神原主宰祈雨、求睛、消災等式,城市形後逐漸成為城市守護神,專以城隍為司法之神,掌理人間善惡。舊城城隍廟雖是民國57年重建之建物,卻完全表現出傳統廟宇的建築藝術與古色古香的廟宇裝飾。城隍廟祭祀城隍爺, 每次城隍爺出遊,七爺八爺較主目。
廟宇介紹
鳳邑舊城城隍廟,簡稱舊城城隍廟,俗稱左營城隍廟,廟址位於高雄左營地區名勝的蓮池潭附近,主祀鳳山縣城隍勅封顯佑伯,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二日為主神城隍爺之聖誕日。每隔四~六年舉行一次興隆內外里出巡遶境大典,為左營在地信仰一大盛事之一,並於2018年9月10日登入高雄市定民俗『鳳邑舊城城隍出巡』。
【簡介】
清聖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鳳山縣衙門始建,遂設草寮祭祀鳳山縣城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鳳山知縣李丕煜有感於「獨城隍缺焉未舉」(鳳山縣志.新建城隍廟記),乃捐俸祿,興建鳳山縣城隍廟,位於興隆莊北郊鳳山縣城外(今埤子頭、店仔頂交界)。轄區自二層行溪(今二仁溪)以南,直至沙馬磯頭(今恆春貓鼻頭),西起打鼓港(今高雄港)、東至港西旗尾溪(今旗山鎮),南北長275里,東西廣約35里,這除了是古鳳山縣治最初的行政範圍,也是舊城城隍廟城隍爺在信仰上最原始的職轄範圍。
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天地會林爽文起事反清,鳳山縣治受戰火之擾,殘破不堪,縣治遷至陂頭街(今高雄市鳳山區),因縣治遷移,鳳山縣城隍廟一度稱為興隆城隍廟;清仁宗嘉慶五年(1800年),知縣吳兆麟於鳳山縣新城鳳儀書院旁另建新城隍廟,而原鳳山縣城隍廟因位於舊城,遂更名為鳳邑舊城城隍廟。
鳳邑舊城城隍廟建造完成後,儒學吳策勳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職員陳大奎於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後,內惟李天輝、左營謝耀麟等又於1946年重修。1962年,由地方善信謝耀麟等人捐資重建,終於在1969年竣工。最近一次大整修於2018年,11月7日開始遷移至臨時行宮,歷經1年10個月整修完畢,神明移駕回正殿,2020年4月18日舉行入火安座。
【奉祀神明】
鳳邑舊城城隍廟主祀勅封顯佑伯城隍尊神,陪祀有註生娘娘、觀音佛祖、福德正神、太歲星君,配祀十八司爺、文武判官、牛頭馬面、日夜巡神、謝范將軍、虎爺公。
城隍廟所奉祀之十八司爺分別為:功德爺、報司爺、文書司、感應司、良愿司、功考司、註壽司、註福司、掌案司、陰陽司、罰惡司、賞善司、驅疫司、保安司、檢簿司、稽查司、地獄司、提刑司。
【歷史定位】
鳳邑舊城城隍廟,所奉祀之城隍尊神為鳳山縣城隍,勅封顯佑伯,奉祀年代始於1704年,為台灣歷史上第二悠久之「官封」城隍信仰,僅次於台灣府城隍廟。但直到1718年才於鳳山縣舊城外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