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學甲慈濟宮
Pow951753 - 自己的作品

學甲慈濟宮

主祀:保生大帝/大道公

地址:台南市學甲區濟生路170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10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10)

小莊 說:發表時間:2023-08-22 08:01:59

台灣保生大帝開基祖廟、也是全世界碩果僅存宋朝保生大帝開基古祖神像、大道公祖非常靈驗、其每年上白礁謁祖祭典更是熱鬧滾滾、萬人空巷、其大牌樓與國寶交趾燒、剪黏更是一大特色

小宏 說:發表時間:2023-05-18 15:02:43

保生大帝大道公很靈感

小明 說:發表時間:2023-05-11 22:44:13

建築很美,古色古香!

廟宇介紹

學甲慈濟宮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為「學甲十三莊」區域的「人群廟」,也是台南市安南區「十六寮」保生大帝聯莊祭祀組織中多數廟宇的祖廟,亦為臺南市市定古蹟。 【奉祀神祇】 正殿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陪祀有三官大帝、謝府元帥(謝玄)、中壇太子、虎爺、張師爺、江仙官、書僮。 後殿稱為慈福寺則供奉觀音佛祖,陪祀有韋馱尊者,左側為註生娘娘、花公、花婆,右側為福德正神,兩壁則供有十八羅漢。 左廂拜斗廳奉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文昌星君,太歲廳奉祀值年太歲。 右廂光明廳則供奉舊時的廟祝菜公。 【沿革】 學甲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據說廟內主要神像「開基二大帝」出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今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廟「白礁慈濟宮」,為祖廟最早建廟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由於該廟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故神像可能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此神像於明鄭時期由白礁鄉積善里百姓李勝攜帶,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渡海來臺。李勝於學甲將軍溪頭前寮渡口上岸,並定居於今學甲鎮下社角部落,康熙年間有趙姓人家捐地,遂於現地建廟祀奉,成為當地信仰中心,後來形成學甲十三堡的信仰圈。 祭祀圈 學甲慈濟宮的祭祀圈以今日學甲區市中心的區域為主,包含新榮里、仁得里、慈福里、明宜里、秀昌里等範圍,即所謂下角、中角、後角等區域。 下角:包含溪仔墘、縣內角、下角周、宅口、下社角、東竹圍、仁得等角頭。 中角:包含煥昌、錦繡角、三角仔、中角謝、中角羅、中社角。 後角:包含後社、澎城等角頭。 信仰圈 學甲慈濟宮信仰圈範圍由清代以來逐漸擴大。今天,除學甲前社,中社、後社外,慈濟宮的信仰範圍涵蓋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灰窯港、渡仔頭、宅仔港、倒風寮、學甲寮、草坔、大灣、中洲、山寮等十三個莊頭,合稱為學甲十三莊。大抵包括今天台南市學甲區、北門區錦湖、玉港、三光、慈安、仁里、中樞各里及鹽水區飯店裡等區域。 【祭典】 上白礁謁祖祭典 上白礁謁祖祭典為學甲慈濟宮最重要的年度祭典,為西南五大香科之一,於每年農曆3月11日舉行,學甲十三莊的信徒於學甲區頭前寮將軍溪畔,舉行遙祭中國大陸福建省白礁慈濟祖宮的儀式,在謁祖祭典前,慈濟宮與境內十三莊廟宇、交陪廟的神轎、陣頭於學甲市區及中洲地區舉行遶境廟會,每四年擴大舉行刈香儀式,稱為「學甲香」。此一祭典最早應可追溯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到了道光年間應已有基本的雛形。謁祖祭典原為鄉鎮區域內的廟會,於1977年後逐步提升規模。2008年原台南縣政府公告「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為「台南縣縣定文化資產」。 南巡 台南市安南區原為台江內海,經泥沙淤積逐漸形成陸地,拓墾先民多自曾文溪北岸遷徙移居,逐漸形成所謂「台江十六寮」的區域。而許多拓墾者便來自學甲地區,並自慈濟宮分靈、分火前往奉祀,建立角頭廟宇,逐步擴張成為以保生大帝為祭祀主神的聯莊祭祀組織。當地百姓追懷原鄉祖廟,於每年保生大帝誕辰後便迎請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前往當地繞境巡狩,後來因時代變遷,繞境習俗中斷多年,然而該地廟宇每年仍會迎請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前往當地廟宇輪流駐蹕,接受百姓祭拜。2010年在慈濟宮與安南區十六寮各廟宇的倡議下,循舊日之例,擴大舉辦為「安南巡禮」活動。 【掌故】 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由李勝迎來台灣之後,早期由李家奉祀於下社角(位於學甲鎮仁得里、慈福里之間),李勝有三房子孫,大房奉祀開基保生大帝,二房奉祀開基謝府元帥,三房奉祀開基中壇太子。因大房事業不順,遂將開基二大帝留置於路旁,由當地鄉人建草庵祭祀,多有神蹟,遂逐步擴建成為大廟。而原下社角則另刻保生大帝神像,後則建廟白礁宮祀奉保生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等,為當地莊廟。 開基二大帝神像失而復得 依學甲當地民間相傳,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曾於西元1860年左右失落,由嘉義北社尾軍伕迎奉,僅留下大帝神像木椅,1945年下社角李抄、李長記父子連夜受保生大帝托夢,李長記遂前往北社尾查訪,趁機迎回開基二大帝神像。學甲宅子港居民聽聞,出動八人大抬神輿,迎奉神像返回學甲。下社角放棄迎奉開基二大帝權利,將神像歸回學甲慈濟宮奉祀。現學甲慈宮正殿左壁上嵌有「開基二大帝復歸慈濟宮協議文勒石」即是這個事件的歷史紀錄。 嘉義北社尾保安宮當地傳說則大異其趣,相傳有學甲人士,有感於北社尾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遂趁管理人不備,迎往學甲慈濟宮奉祀。而後開基二大帝於信徒問事時,顯靈起乩,由乩童帶回保安宮,僅留下神像座椅而已。 慈濟宮、清濟宮斷香 學甲慈濟宮自清代以來便有返回中國大陸白礁慈濟宮謁祖的活動,依照傳統邀請學甲大灣清濟宮參與,清濟宮所祀保生大帝與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平座,1983年慈濟宮於將軍溪畔舉辦祭典之處新建白礁亭,以亭內占地狹小為由,改變清濟宮保生大帝的祭典地位,引起清濟宮廟方不滿,1988年清濟宮正式退出上白礁謁祖祭典,另行舉辦謁祖請水儀式。慈濟宮與清濟宮兩廟斷香,兩廟並各自聘請學者,援引文獻,考證源流,互爭建廟時間早晚,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互爭正統地位的一件公案。 舊四大帝神像由來 學甲區學甲寮慈照宮於上白礁祭典時,神轎皆排列於慈濟宮之前,乃肇源於慈照宮雕刻保生大帝神像奉祀時,神像較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高大,雕刻後學甲寮庄內事故紛傳,經庄內大老請示神意後,將慈濟宮原祀舊四大帝與慈照宮神像交換,現今慈濟宮內舊四大帝神像實為當年慈照宮開基神像。 舊三大帝神像由來 據臺南佳里區番仔寮應元宮當地耆老流傳,學甲慈濟宮內所奉祀舊三大帝即為番仔寮應元宮二大帝。相傳學甲慈濟宮舊三大帝與應元宮二大帝同時送往一家佛具店剃面整飾,學甲慈濟宮主事人員見店內司傅為神像於水桶內退神洗滌時,應元宮神像因水面浮力反彈至桶外,誤為神蹟顯示,遂與店內商量,私下與應元宮神像交換,迎回慈濟宮祀奉。二戰後,及1957年番仔寮應元宮丁酉科謝恩祈安三朝清醮時,應元宮皆曾派出神轎迎請學甲慈濟宮舊三大帝神像前往鑑醮。

相關新聞 (27)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國寶藝術品首次到雲林縣政府出展9月20日前歡迎參觀
新聞來源:台灣民眾電子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9-11
學甲慈濟宮致力於推廣葉王交趾陶國寶藝術品,目前與雲林縣交趾陶工藝師吳榮老師合作,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一樓舉辦《天與地的交會 ─台灣交趾陶國寶葉王VS當代吳榮》交趾陶特展,慈濟宮代理董事長陳俊男昨天呼籲愛好交趾陶國寶藝術品雅好民眾,9月20日前踴躍前往參觀。 代理董事長陳俊男表示,在西元1860年100多年前,先賢邀請葉王來慈濟宮創作交趾陶,在100多年後的今天,慈濟宮有243件登錄為一般古物的交趾陶,其中還有6件葉王作品被登錄為國寶,學甲慈濟宮也成為台灣第1也是唯一擁有國寶級藝術品交趾陶的古蹟廟宇。
投入逾5000萬元 台南學甲慈濟宮明年上白礁後整修工期2年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8-02
台南學甲慈濟宮修繕有具體進展;將投入逾5000萬元,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等今天與廟方會勘後,敲定明年農曆3月11日上白礁後整修,工期約2年。中央也另補助200萬元,針對葉王交趾陶文化館3組6件國寶級交趾陶下月修復,約半年完成。 立委賴惠員、陳亭妃、陳靜敏等人,今天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等人陪同,到南市溪北考察文資修復概況,視察鹽水歡雅國小、學甲慈濟宮文資修繕。一行人近午來到學甲慈濟宮,市議員蔡蘇秋金、謝舒凡也到場關切。

更多好廟推薦

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台南市中西區

藥皇大帝
福辰宮

福辰宮

新北市新店區

福德正神/土地公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新竹縣寶山鄉

福德正神/土地公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報導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桃園市桃園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褒忠亭義民廟

褒忠亭義民廟

新竹縣新埔鎮

義民爺/義塚公/義民公/忠義公
中嶽永興府

中嶽永興府

苗栗縣竹南鎮

李府千歲王爺/李府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