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風神廟
Tess1223 - 自己的作品

風神廟

主祀:風神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4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4)

Wong 說:發表時間:2023-06-03 20:20:10

臺南人說專拜天氣很靈驗,為了隔天大型戶外活動祈福,隔天天氣也確實很好圓滿成功,只有天黑飄一小點細雨馬上又停了。

阿祥 說:發表時間:2023-04-27 17:39:23

很特別,裡面拜的神佛也是比較少見的風神爺,還有雷公,雷母。

昱成 說:發表時間:2022-09-23 21:15:11

全台唯一風神廟,慕名而來,更有雷神與電母供民眾參拜。

廟宇介紹

風神廟,是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直轄市定古蹟,是全臺灣現存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同為直轄市定古蹟的接官亭坐落於廟埕。 【沿革】 該廟是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臺灣道巡道鄂善所建立,就設在臺灣府大西門外面南河港的河道右側、安瀾橋的旁邊。當時的風神廟是一棟四進的建築,其第一進是大門,第二進是官廳,第三進便是風神殿,而第四進是大士殿。是在把原設在赤崁街大井頭的接官亭移到此處後興建,以保佑往來舟楫的行旅安全。 而在這之後臺灣府知府蔣允焄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對風神廟進行了第一次的整修,而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的知府蔣元樞則又再次進行整修。這一次除了對原有建築整修之外,蔣元樞還在廟的東側建置公館以讓來臺的官員暫居,並建設石坊以光大這座進出臺灣的門扉。 而在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在大正七年(1918年)進行的市區改正計畫,而導致原本後半部所有的殿舍以及旁邊的公館遭到拆毀,神像移到原本的官廳。後來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時,當地的士紳集資在原官廳地點之上重建,而成今之風神廟。而在那之後仍進行了幾次整修,如民國81年(1992年)時。 2016年2月6日的高雄美濃地震,造成日治時期建的石造鐘樓(後考證為峴石亭)倒塌,鼓樓(後考證為棠蔭亭)結構也有受損,為該次地震中臺南古蹟受創最嚴重者。之後經過相關考據,於2017年9月18日舉行風神廟修復工程的開工祭拜儀式,2019年6月14日竣工,在7月25日完成驗收。同年(2019年)10月5日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建築特色】 現今之風神廟,為面寬僅五開間之三合院格局,其中,正殿寬三開間,附有拜亭,左右廂房各一開間,具備東西兩廡。建築結構皆為硬山屋頂,鋪設紅色板瓦,沒有裝飾瓦當、滴水,屋脊皆為馬背收尾,屋椽盡處有封檐板,可以看出濃厚閩南建築風格。 廟宇主祀風神,在其左側神龕原先陪祀知府蔣元樞,然而如今神像已經失竊,改祀武財神爺;右側神龕陪祀佛祖。此外,在廟裡面,還有祭祀著雷公與電母。門上屋梁懸掛著「和以被物」匾,是在日治時期由信徒捐贈的文物。 ◆ 碑亭 風神廟前的石造建物原被認為是鐘鼓樓,後經考證為碑亭「峴石亭」與「棠蔭亭」。兩座碑亭原本樣式不同,位置也不對稱。棠蔭亭在1947年因地震倒塌後,部分石材被放到大南門附近,另一部份則被埋在地下。1993年修廟途中發現地下的石材,但並未利用這些石材重建棠蔭亭,而是仿造峴石亭新造一座石亭。後來峴石亭也因為開闢道路移動位置,兩座石亭因而更為對稱,後來被誤認為是鐘鼓樓。 2017年到2019年的風神廟修建工程中,兩座碑亭的歷史被考據出來,而後相關單位決定以2016年地震倒塌前的形式為依據重建,原有石材則盡可能組裝回去,不堪使用者則存放在文資銀行。此外將棠蔭亭重建於舊址,並將存放在鄭成功文物館的「峴石」碑重新裝在峴石亭上。 【三協境】 由南沙宮、金華府及藥王廟所共同聯防之區域,並以風神廟為主廟,防禦區域是在城外五條港之南河港和南勢港。

相關新聞 (6)

網紅批台灣宗教亂象 遭廟總幹事訓話:別一般見識
新聞來源:民視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30
台灣對宗教文化的包容,創造多元、融合的特色風貌,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宗教亂象。對宗教頗有研究的網紅「鬼哥」,時常批判部分假藉宗教名義,心術不正斂財、博取關注的人士,尤其近日五億高中生事件,因被不少靈媒人士以過於誇張的手法,操作社會輿論,讓鬼哥相當無奈。而鬼哥日前在開箱一間廟宇時,也被廟方總幹事開導,建議他保持平常心就好,在沒有傷害到他人的前提下,仍應以尊重、開放的角度去看待。 鬼哥日前來到台南,造訪台灣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爺」的廟宇,雖然廟宇規模不大,但卻相當有格局,是擁有悠久歷史的珍貴古蹟。開箱廟宇之餘,鬼哥也與廟方總幹事討論對近日五億高中生事件,宗教亂象的看法,比起鬼哥的憤憤不平,總幹事則顯得相當淡然,他語重心長提醒鬼哥,既然神明都沒有插手,那他們做弟子的也不用瞎操心,只要他們的所最所為,不會對他人或廟方帶來嚴重傷害,很多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不同宗教、法門的人,留一條互相尊重的底線。 影片釋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思想開明、見多識廣又睿智豁達的廟方人員還真不常見;這位大哥就算其一,了不起!」、「我覺得總幹事說台語的口氣及論調,非常喜歡!」、「感覺總幹事想跟老大點的事已等很久,大概看老大為了宗教事傷神,所以直白的說出來,也幫大家上了一課!」、「大哥肚子真的有道教文化的墨水,很中立、正確的觀念,令人敬佩!」、「廟方人員能有此正知見及歷史宗教信仰認知,非常認同你們為善良風俗信仰導正視聽!」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近300年首辦三朝清醮 全國唯一風神廟循古禮奉天敬茶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02
廟埕前熱鬧不僅限於文、武陣頭,府城風神廟今晚以傳統茶道技藝展現「奉天敬茶」儀式,為今年底三朝謝恩祈安清醮揭開序幕,也是近300年來首辦三朝清醮。廟方特地製作「風神御守」及「有緣鉛筆」紀念品,發送給前100名觀禮民眾。 風神廟是全國唯一主祀風神爺的宮廟,2016年的0206大地震時,連同峴石亭、棠蔭亭及主建築結構都嚴重受損。經修復、入火安座之後,今年底舉辦三朝謝恩祈安清醮大典,這也是風神廟近300年來首次舉辦三朝清醮,屆時將恭迎天壇天師坐鎮。 為此,風神廟今晚舉辦「奉天敬茶」儀式,邀拾閒堂國際藝文會館專業司茶師,以傳統茶道技藝重新展現「奉天敬茶」古禮,搭配南管悠揚樂聲,演繹對天地五行萬物的尊崇,為三朝清醮揭開序幕,也為即將到來的風神爺聖誕暖壽。 拾閒堂郭須賢說,不同於常見敬茶儀式,風神廟慎重其事,以傳統茶道行之,共5名專業司茶師進行三泡茶,依序為高山烏龍茶、蜜香紅茶和普洱,展現出對自然之神最大的敬意,「有茶,不能無樂」,這次也力邀南管團隊演奏,加上書法家現場書寫「奉天敬茶」4個大字贈予風神廟紀念,祈求三朝建醮能夠順利圓滿。 廟方指出,2016年發生0206大地震,造成廟體結構損毀,峴石亭及棠蔭亭毀損,翻修整建工程竣工後,在2019年入火安座,之後爆發武漢肺炎疫情,直到今年向神明請示後,決議舉行三朝謝恩祈安清醮大典,預計11月23日豎燈篙。

更多好廟推薦

廣德太子宮
報導

廣德太子宮

高雄市美濃區

中壇元帥/太子爺
合港田寮永貞宮
報導

合港田寮永貞宮

苗栗縣頭份市

天上聖母/媽祖
迎富送窮廟
報導

迎富送窮廟

桃園市大溪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

高雄市楠梓區

天上聖母/媽祖
太平九江宮

太平九江宮

台中市太平區

三官大帝
高雄東隆宮

高雄東隆宮

高雄市前金區

溫府千歲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