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Outlookxp - 自己的作品
廟宇介紹
沙鹿保安宮,是位於臺中市沙鹿區沙鹿里的三山國王廟,為後來已遷離此地的客家移民所建。
【沿革】
三山國王廟在臺中的分布,就像客家人從原鄉來臺中拓墾的過程,是從海線循大甲溪一路到山城。其中,沙鹿保安宮是福建汀州客家人創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一位名為「阿財伯」的耆老表示客家人移入沙轆墾荒時,恭請六尊三山國王神像來此鎮守。原址位在沙鹿玉皇殿旁,即中正街的福利宮土地公廟現址。
福利宮
《沙鹿鎮誌》中記載沙鹿保安宮曾和福利宮互換位置,但未述明原因。靜宜大學副教授郭伶芬表示清治時期時,四平街旁的竹林南溪每逢雨季來臨時,溪水從大肚山一帶澎湃而下,淹沒漢人聚集的沙轆老街(今四平街)。地方傳說福利宮的土地神無法防止旁邊的竹林南溪洪水,因此指示要請三山國王防禦,遂兩廟互換位置,該溪水患從此消失。沙鹿區公所祕書謝瑜峰則表示原因眾說紛紜,換地時間亦不可考,只知道原稱「福德祠」的福利宮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時就已換廟完成,而沙鹿保安宮也在嘉慶十年(1805年)於現址四平街翻修。
1984年沙鹿保安宮改建。今址為沙鹿里四平街181號。
【廟貌】
廟宇建築風格採閩南式。在三川門前廊左右兩側的龍牆、虎壁,雕有立體的降龍與伏虎,其下方還有麒麟堵。龍牆外側上,有拿旗的將軍、拿球與騎麒麟的童子;虎壁外牆上,有持戟的將軍、舉著磬牌的童子。這兩片牆石雕,其「旗」、「球」、「戟」、「磬」道具,合組成「祈求吉慶」之意。廟中設有天井,其旁廊壁嵌有字畫的大理石。
至於廟前的竹林南溪已填成停車場。復活節前夕,廟方會免費借場地、電給當地的基督教會在此辦活動,附近攤商店也會接受。
【祭祀】
以農曆二月十五日、六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為三位神明的誕辰。因該地曾發生閩客衝突,原祭祀的客家族群已遷離。
1955年,臺中海線發生數月不雨的乾旱,時任台中縣縣長陳水潭於3月17日在大庄浩天宮參加祈雨儀式時,沙鹿保安宮信眾也出發前往荷婆崙霖肇宮祈雨。
相關新聞 (1)
沙鹿保安宮「神明換廟治水」傳奇 三山國王保境佑民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2-03-24
(中時 陳世宗)「有燒香有保佑!」農曆2月25日為三山國王巾山大王爺公聖誕。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24日帶領市府團隊,前往沙鹿保安宮提前參拜祝壽;隨後一行人至中正街上保安宮舊址,向福利宮福德正神伯公上香致敬,感謝伯公200多年來保佑地方,守護百姓。
地方耆老王吉元里長說,三山國王為客家先民拓墾路線處處可見,沙鹿區保安宮主祀的三山國王更具傳奇性,「神明換廟治水」的故事在地方廣為流傳;相傳沙鹿區三山國王廟最初位於中正街上,後因座落於四平街的土地公廟福利宮附近水患不止。
後經風水專家指點,請神格較高的三山國王鎮守,兩宮的神明皆同意,於是三山國王與土地公廟址互換,保安宮遂遷至四平街鎮煞,爾後合境平安,神威顯赫,水患平息。「福利宮」與「保安宮」這段神明換廟傳奇至今流傳,保安宮三山國王廟原為客家守護神,現今已成為地方共同信仰中心,見證地方發展。
保安宮主委曾祥說,沙鹿區三山國王廟(保安宮)創建於乾隆10年(西元1745年),由客家拓墾先民建廟祭祀,至今已有278年歷史,香火鼎盛,是海線地區民眾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因歷史與社會變遷,保安宮主體於民國73年改建後,相當宏偉壯觀;三山國王信仰更由沙鹿、清水擴展到山城、屯區及全市,目前是是各族群共同信奉的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