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Ericshi30 - 自己的作品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11)
Todd 說:發表時間:2023-06-24 22:49:00
台中最古老的傳統寺廟。位於南屯,周圍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供探索。
BY 說:發表時間:2023-05-18 15:16:07
今天第一次帶老婆參拜,平日信徒較少。
阿嘉 說:發表時間:2023-05-11 18:20:15
三級古蹟裡面好多神明媽祖
廟宇介紹
萬和宮,又名犁頭店萬和宮,是位於南屯區的媽祖廟,該廟建築與祭祀分別被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的古蹟、無形文化資產。
【建築與古物件】
萬和宮建於1726年,1727年完工,廟又名「犁頭店萬和宮」。建廟者是由居住犁頭店十一個姓氏的居民出資鳩工。日治時期,昭和年間大修。省轄市時期,與舊社南興宮、台中萬春宮、台中樂成宮號稱臺中市的四大媽祖廟。
1985年建築列為三級古蹟。廟宇坐西朝東,主要架構採用疊斗式的木構建築,佈局呈日字型,為三落兩院配置,由通廊銜接建築體,結構體系獨立組成,只有前通廊做屋面楹與三川左右次間有銜接關係,暨後通廊的楹木伸入正殿後牆。廟宇左右兩側的裝飾為對場作。三川殿為三開間,全面往後退縮形成凹字型,隨著光影變化而具立體感。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善財龍女及三十六尊、十八羅漢。建築前後落之間各有採光的天井,左右邊以墻廊圍成封閉的空間,呈左右對稱的組合,中間屋頂刻意抬高,和左右兩側形成落差,為清末時期稱為「斷簷升劍口」的作法,再飾以西施脊和交趾燒。
正殿上懸掛著於2018年由總統贈送的「霖雨濟度」匾額,古匾在1945年以前有十五面,其中於三川殿七架桁下「福蔭全臺」匾額乃雍正年間建置,為台中年代最早匾額。廟內還有張國祿位、昭和年款銅鐘、道光年款鉎鐵大鐘、鉎鐵金爐及德媲媧皇匾這五件古物,2016年被台中市文化資產處列為一般古物。老二媽神像為軟身神像,是以真人頭髮表現似民間閨女一般的盤髮,腿部雕刻精細,小腿部位鼓起有肌肉感,著繡花弓鞋,也列為台中市文物資產。
九二一地震時建築多處損壞,神像暫移到隔壁的萬和宮大樓,2002年舉行入火安座儀式。該次整修完工後廟內即不點蠟燭,僅於法會期間配合儀式使用,法會結束即撤除。
【西屯省親遶境】
媽祖神像有老大媽、老二媽、聖二媽、聖三媽與聖老二媽等。
相傳1802年萬和宮為方便信徒迎請祭拜,分靈增設老二媽神像,當時開光時正好住在西大墎大魚池庄的少女廖品娘去世,其靈魂前去附靈在該神像上,途中告知一位針線貨郎「阿古」帶話轉告其雙親,說家門前桂花樹下埋有佛頭銀二枚,可以取用,語畢便獨自離去。阿古帶話到了廖家,廖品娘之母專程趕到萬和宮探視,發現老二媽有淚痕。因而西屯廖家尊稱老二媽為「姑婆祖」。
自嘉慶年間以來,西屯與南屯兩地規定每逢丑辰未戍年的農曆三月中旬,以西屯組織香陣步行前來恭迎老二媽回祖家大魚池謁祖省親兩天,由南屯人派出當地名的土地公陣歡送,前往西屯區清靈宮駐駕。活動由丹慶季媽祖會主導。停在清靈宮時,該神像會換上新的鳳冠、鳳披和大襖,因當地婦女相信為老二媽換襖會帶來好運,都想爭取,因此會在老二媽神像前擲筊,決定下次人選。神像會至廖烈美堂的公祠敬拜,為西屯重大盛事。翌日回宮時,必經過廖品娘外婆家的何厝庄。回程經過何德里福德祠、何厝庄福德祠、何厝庄福夀宮、何厝里福德祠、何明里福德祠、何南里福德祠等。
由於信徒眾多,單一路線無法滿足信眾心願,遂增塑聖二媽神像,轎分東西兩路,一同回大魚池[18]。像是2018年,老二媽神轎與聖二媽神轎自萬和宮出發,沿萬和路、南屯路、黎明路至大業路口時分轎為兩路,之後至文修公園會合,進行陣頭表演、倰轎腳、福餐供應、祈福、三獻大禮及摸彩等活動,當夜移駕清靈宮駐蹕。
2012年,此宗教活動登錄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2018年5月14日,西屯區公所與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臺中市丹慶季媽祖會、文史專家及在地學者共同編撰出版《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的故事》一書在西屯區公所舉行新書發表,除記省親遶境整個過程,還包括遶境沿途的學校、知名景點、土地公廟、西屯老街、古早行業及在地美食等。
【萬和宮字姓戲】
相傳1824年,老二媽前往接駕十八莊媽祖並相隨遶境南屯老街至田心仔。遶境完畢,老二媽神轎無法抬入廟,眾信徒擲筊得示,以各姓氏輪流請酬神戲代替遶境,神轎才順利入廟,隔年農曆三月起開演字姓戲,起初是十一個姓氏,由於陸續還有不少姓氏加入,而有廿八個姓氏。
每年農曆三月廿日萬和宮先舉行迎神祭,接著廿一日至廿五日同鄉祭。然後上演同鄉戲,分為漳州戲、廣東戲、泉州戲、汀州戲等。廿六日開始上演字姓戲,由張姓開演最後林姓結束。各字姓若有供奉媽祖在爐主家中,開演前神像都送回萬和宮與鎮殿媽祖一起觀戲,結束再迎回。其中陳姓負責字姓戲的組織名為「協恭季」,成立時每會份出二元龍銀購媽祖會田五甲餘,及一間位於萬和路上的房子,今日仍然維持當年創立時的一七五會份。
字姓戲演出時,上午三獻禮祭拜祖先及神明,下午三時及晚上八時各有一場。演出歷時兩個月,僅壬寅日及甲寅日不祭典。若人數較多的姓氏一姓演一至二天,人數較少的姓氏則數個姓合演為一天。各姓之間競爭激烈,陳姓曾經一天演十八台戲達十五年之久,在咸豐至同治年間達到極盛時期。字姓戲結束後,接著則進行還願戲。2011年登錄為台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穿木屐躦鯪鯉】
萬和宮董事長表示,犁頭店相傳風水叫做「鯪鯉穴」,盛產稻米,犁頭店居民習慣在端午節用巨大聲響,叫醒冬眠的鯪鯉(穿山甲),望其翻動土壤以土壤肥沃,讓五穀豐收,也昭告夏天的到來,演變成穿木屐叫醒穿山甲的習俗。經百餘年來的演變,木屐改為用一塊長木板,上設四處鞋扣耳環,再把兩塊長木板合併,稱為「連環木屐」,由四人同時穿著競走,遂成為犁頭店一項競快比賽的民俗活動。2008年,經台中市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審議,以「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之名登錄為台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後來,萬和宮製作一座取名為「咖咖」的穿山甲塑像放在廟前廣場。
相關新聞 (35)
昆山媽遊台灣 參訪台中萬和宮賓主盡歡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 新聞發布日期:2023-10-17
昆山台商協會會長、昆山慧聚天后宮負責人孫德聰,今(17)日下午率團參訪台中市萬和宮,感受獲得熱情接待,熱情邀請董事長蕭清杰組團到昆山回訪遊玩。
昆山慧聚天后宮,昨天起至20日舉辦「2023傳香締緣、情繫兩岸—昆山媽遊台灣」活動,今天下午首度到萬和宮交流。孫德聰率領包括慧聚天后宮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及福德正神等9尊神尊及搭載70餘隨香人員的3輛遊覽車參訪團,下午2點多抵達萬和宮,蕭董事長偕同董監事、志工熱烈歡迎。
【神明好農情】犁頭店的萬和宮
新聞來源:農傳媒 | 新聞發布日期:2023-10-03
到臺中南屯採訪糕餅與麻芛老店,結束後就近逛逛老街。老街舊名犁頭店,現稱萬和路,從前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至今仍保留早期發展脈絡,紅磚屋與老西服店、美容院、農具店、種籽店透露歲月,路口的萬和宮更是無法忽略的存在。
「日治時期我們以做麵龜出名,當時麵粉採配給制,很珍貴的,但是每到三月媽祖生,大家不管怎樣都會拿出麵粉訂做麵龜,因為要幫神明祝壽啊。」一邊走進廟裡,一邊想起方才糕餅店第五代傳人講古。神明節慶與人的生活脈動如此貼近,這種回憶點點滴滴只有在老店才能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