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由皇佑網路工作室製作,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洽詢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諮詢
宮廟資料補齊計畫

廟宇資料

大溪永昌宮
台灣美廟故事提供

大溪永昌宮

主祀:神農大帝/五穀大帝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仁和路二段190巷27號 Google地圖

結緣故事與參拜體驗分享數:4人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4)

孫小姐 說:發表時間:2023-06-04 22:07:27

永昌宮奉祀神農五穀大帝,乾隆年間先民由閩.粵涉黑水,渡海開墾謀生聚於桃園南興庄,後善心人捐地建永昌祠,供奉五穀神農大帝。

Ken 說:發表時間:2023-06-03 20:16:11

認識神農文化,附近走走逛逛心曠神怡

Joe 說:發表時間:2022-11-30 12:06:23

與神同行,在大溪有美好的神農體驗

廟宇介紹

大溪永昌宮,舊稱永昌祠,俗稱南興廟,是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南興里的神農廟,為客家族群所建,其主神神像曾傳出似開漳聖王像。 【沿革】 約乾隆七年(1742年)間,客家人在南興西尾地方山坡上,建立神農廟,初名「永昌祠」。地方俗稱「南興廟」。 道光七年(1827年)年廟宇遭焚。其主神的神農大帝神像與香爐,安祀於龍潭龍元宮,之後永昌宮重建時只迎回香爐。戰後地址曾是南興里11鄰廣福9號。2003年底,永昌宮整修完成,花費新台幣2400多萬。 【神像】 戰後時期初,永昌宮為配合大溪地區信仰,與鄰近寺廟信眾相約排定農曆正月十六日慶讚開漳聖王誕辰,反倒在農曆四月二十六神農大帝聖誕卻無大型慶讚活動。廟方採六年輪值一次,如2013年是南興西尾地區、公號「永隆興」的善信宰殺神豬。 當地傳言永昌宮廟方拜錯了主神,將開漳聖王當成神農大帝,造成不少地主變賣田地,晚景淒涼。2005年5月18日,信徒李先宗表示十餘年前,他就發現廟方主神神像其實是開漳聖王,反而一尊陪祀神像才是神農大帝。他說當初日本政府為消滅台灣文化,要求廟方廢神,當時信徒將主神藏起來,日後卻失蹤,才被換成現在的開漳聖王。有信眾認為神農大帝有文、武之分,武的就是手持稻穗,文的則不持稻穀,在北臺灣相當罕見,絕對沒有供奉錯的情形。相傳永昌宮留給龍元宮的神農大帝像也是衣冠束帶、文質彬彬的長官派頭。至於同樣祭祀神農的平鎮建安宮、新屋長祥宮,其兩廟祝吳成鎮、范揚海都認為永昌宮的主神神像並非神農大帝。 對此,永昌宮主委江承源回應,他剛接主委不久,由寺廟年代久遠,主神是否供奉錯誤並不了解,會盡速向地方耆老請示後再行處置。他說,事實上神像外觀長得什麼樣子,都是傳說中得來,最重要是「心在神就在」。2012年,廟方召開管理委員會時,委員們決議要重雕一尊高達四尺二寸、手持稻穗的神農大帝作鎮殿神像,而原本並非手持稻穗的神像則挪前,並預定次年農曆四月六日舉行安座,然後四月廿六神農誕辰日當天擴大慶祝,並進行神豬比賽,不過有信眾希望依然在正月十六。後來報導廟方輪值日已變為四月廿六,排在大溪廟宇神豬比賽日期的最後。 到了2018年,廟方會於神農大帝聖誕日舉行繞境活動,包括桃園市長鄭文燦、議員李柏坊、議員楊朝偉、市府民政局長湯蕙禎、農業局長郭承泉、大溪區長黃睿松、永昌宮主委徐福全均出席遶境活動。報導並講永昌宮的一大特色是神農大帝神像著官服,和一般神農大帝像不同。 【輪祀】 此廟會與八德元聖宮、霄裡玉元宮、八德三元宮輪祀圳頭三官廟的三界爐。南興為客家聚落,和八德霄裡、龍潭九座寮皆屬霄裡大圳灌溉區。當地人為管理農水權問題,便以圳頭三官廟作集合商議調解的場所,因而桃園的三官信仰自始即與水圳管理、聚落合作有關。 圳頭三官廟焚毀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發生歲荒欠收,遂有人提議用這廟剩下的三界爐來供奉三官大帝,嗣後果具神靈,於是這些廟宇便輪流移爐供奉。

相關新聞 (2)

土地恩澤神農智慧傳承 大溪神農文化祭
新聞來源:台灣好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03
大溪區為臺灣客家重點發展區,為發展在地文化特色產業,並推廣大溪客庄的魅力,在客家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南興庄頭,舉辦一場燃點地方祭典文化色彩的盛會—「大溪神農文化祭」。這是一個融合傳統祭典、豐富多彩的表演和神農智慧的盛事,旨在彰顯大溪地區的客家文化底蘊,讓人們深深感受到土地的恩澤和神農智慧的傳承。 大溪區有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節六廿四繞境「大溪大禧」系列活動,這是大溪最熱鬧的節日慶典是謂大溪的第二個過年,大溪區公所盤點大溪慶典活動時發現南興里永昌宮奉祀神農大帝主神是農曆四月廿六日誕辰,遂著手規畫辦理「四廿六神農文化祭」來和普濟堂六廿四慶典活動相互輝映,期能打出大溪「四廿六」和「六廿四」雙品牌慶典活動,本次活動係大溪區公所舉辦的第一屆神農文化祭,活動自6月3日至11日在永昌宮廟埕舉行,首先於6月3日下午舉辦開幕式並發表「第一屆神農來了~大溪神農文化祭」品牌給里民及信徒認識。 神農祭開幕表演將以南興千歲長者與後生小朋友們拉開序幕,「南興千歲」代表著豐收和幸福,以舞蹈和音樂表達著對土地和農耕文化的敬意。每一個舞步與音符,都流露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傳統的承襲。讓人們感受到了祖先智慧和辛勤耕作的價值,激勵傳承和發揚這寶貴的傳統。「後生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傳統的熱愛和尊敬,成為神農文化的接力人。 「神農客庄祭典集市」為神農祭的一大亮點,五彩繽紛的攤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吸引著遊客們的目光。此外,還有各種美食攤位,無論是傳統的客家小吃還是創意的美食小點,都能滿足遊客們的味蕾,神農客庄集市絕對是一個讓人大飽口福的天堂。 今年神農祭隆重邀請到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的「生祥樂隊」,為觀眾們呈獻了一場充滿能量和魅力的音樂盛宴,在每一個音符的交織中,感受到客庄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大溪當地的藝術家和表演者將以精湛的技藝和真摯的情感呈現舞蹈、音樂表演,將土地的故事和人情的細節透過藝術的語言向觀眾傳遞。 神農文化祭將展示客庄獨有的「地方特色工坊」,讓遊客親身參與製作香包、植物籽吊飾、攀樹體驗,以生動的方式展現地方的藝術風采,這些活動將讓遊客深入融入當地的文化氛圍,近距離感受土地的溫暖和當地人民的熱情。除了祭典儀式,6月10日將與龍潭龍元宮合辦盛大的大溪神農祭繞境,恭迎神農大帝遶境會香。「神龍鬧鎮-豐登巡境」壯觀登場,隨著第一縷曙光的到來,神龍鬧鎮開始登場,象徵著五穀豐登和福澤民眾。將兩百年前的分靈故事,重新告訴當代居民與旅人,走一段水路與古道,找回信仰初衷,以壯闊的步伐穿越大街小巷,帶來吉祥和喜慶的氛圍。 6月10日及6月11日安排「客庄走讀小旅行」及「山客獻祭」,將帶領參與者穿越神農庄社區的歷史和文化。這趟小旅行將帶領遊客走訪當地的歷史古蹟、農田和傳統聚落,深入了解神農庄社區的發展歷程和神農智慧的傳承,進一步認識土地與神農文化的緊密聯繫。
神農大帝生日趴!大溪神農文化祭、龍潭神龍鬧鎮接力登場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02
桃園市大溪普濟堂迎「六廿四」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已有百年歷史,又稱大溪「第二個過年」。大溪區公所盤點大溪慶典活動時發現,南興里永昌宮奉祀神農大帝主神是農曆4月26日誕辰,著手規畫「四廿六神農文化祭」,3日到11日在大溪永昌宮廟埕舉行,和普濟堂六廿四慶典互相輝映,期則打出大溪「四廿六」和「六廿四」雙品牌慶典。 大溪區長陳聖義說,大溪是客家重點發展區,為發展在地文化特色產業,推廣大溪客庄魅力,在客家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南興庄頭,由大溪區公所主辦,大溪神農永昌宮、日日田職物所、大溪客庄創生孵育基地執行這場燃點地方祭典文化色彩的盛會「大溪神農文化祭」,活動首日將發表「神農來了」社區品牌,也是大溪神農品牌象徵,代表著土地的恩賜、農業的智慧和人們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 大溪神農文化祭邀請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生祥樂隊」演出,開辦「神農客庄祭典集市」,展示客庄獨有的「地方特色工坊」,讓遊客親身參與製作香包、植物籽吊飾、攀樹體驗,除了祭典儀式,10日也與龍潭龍元宮合辦盛大的大溪神農祭遶境,恭迎神農大帝遶境會香。 龍潭地方創生團隊野菱蔓生攜手在地宮廟、商圈及社區,共同籌劃第二屆「神龍鬧鎮」地方祭典,10日在龍潭龍元宮廟埕開展,推出四大主題活動,為明年適逢建廟200週年暖身,四大主題活動包含與大溪永昌宮徒步會香祈福的「豐登巡境」、探索地方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和體驗客庄小村半日遊的「行水讀庄」,與展現客庄植物、與生活連結的「青草野店」,以五穀爺信仰為核心,結合神農嘗百草的實驗精神,透過美學設計,重塑當代客家聚落的生活慶典。 壓軸的「夜戲神龍」,由在地陣容混搭的新形態酬神廟會,出身龍潭且多次入圍金曲獎的黃宇寒、囊括多項創作獎項的葉鈺渟和團長林佳緯帶領的新毅群龍獅團連番上陣;甫獲得台灣傑出演藝團隊肯定的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將搭配嗩吶網紅阿聖首次共演;勇奪法國明日馬戲國際藝術節金獎的扯鈴好手方庭良,以及集結來自美國、英國與台灣樂手的爵士樂隊泥灘地浪人壓軸演出。

更多好廟推薦

龍潭聖鑫宮
報導

龍潭聖鑫宮

桃園市龍潭區

玄壇真君/武財神/五路財神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報導

桃園慈善宮(天公廟)

桃園市桃園區

玉皇大帝/天公祖
高雄東隆宮

高雄東隆宮

高雄市前金區

溫府千歲王爺
中嶽永興府

中嶽永興府

苗栗縣竹南鎮

李府千歲王爺/李府元帥
太平九江宮

太平九江宮

台中市太平區

三官大帝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雙溪葫蘆肚福德祠

新竹縣寶山鄉

福德正神/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