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Outlookxp - 自己的作品
廟宇介紹
靈泉禪寺,是位於基隆市信義區智誠里的曹洞宗佛寺,為臺灣佛教四大法脈的月眉山派本山,附屬建築列為基隆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
清治時期
昔日此寺所在處是基隆經暖暖通往台北的要道,開山堂1891年成立,為俗名江雀的德緣尼師的父親與叔父所建,當時是文人雅士聚會重要場所。後面設有靈塔,相傳起初是收容未出嫁女子的靈骨。開山堂旁邊有稱為「靈泉」的泉水,終年水湧不斷。
日治時期
1900年,福州湧泉寺善智與妙密法師渡海來基隆奠濟宮宣教,因信眾眾多,由信徒林來發捐出月眉山大水窟庄菜園坡地一甲多建寺,次年動工。
在善慧法師的帶領下,陸續完成佛殿、禪堂等工程,建築係四合院式,前殿為奉祀彌勒菩薩、兩側配祀四大天王,正殿供奉本尊釋迦佛,並從緬甸迎來白玉佛像五尊,由福建名匠林起鳳師雕塑佛菩薩、十六尊者、護法諸天等聖像。1903年,開山祖善慧法師邀各方大德觀禮,由湧泉寺性進法師取名「靈泉寺」。此寺在日治時期為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是北臺灣佛教的發祥寺廟之一。虛雲法師曾來此拜訪。
佛教學者江燦騰在著作《二十世紀台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中》,特別以靈泉寺的發展來說明日治時代的臺灣佛教。日本統治臺灣後,希望以臺灣和日本共同的佛教信仰來進行民族聯誼,甚至希望扶持臺灣本土佛教來影響中國佛教。當時臺灣的重心已轉移到北部,日本正也在興建基隆港以取代逐漸沒落的淡水港,混合中國叢林與日本寺院風格的靈泉禪寺就在此背景下興盛。當時靈泉寺得到日本政府的贊助,與日本曹洞宗建立合作關係,善慧法師大弟子德融,還是第一位前往日本研習佛法的臺灣僧侶。又有士紳許梓桑、顏雲年、辜顯榮的護持,成為臺灣佛教的重鎮,與全島一百多間佛教寺院和齊教齊堂都有連絡。
【戰後時期】
戰後初期,德緣尼師從上海回到開山堂繼續修佛,並在基隆市開設講堂。
靈泉寺當年興起的政治和地緣條件消失,加上與中國大陸來的僧侶有語言隔閡和理念不同的問題,逐漸沒落,直到晴虛法師就任後,力圖振興,整建寺貌。第四任晴虛法師開築汽車道路,將人行山路向四腳亭和台肥二廠方向各開築道路三公里長、八公尺寬,迄今仍為市民沿用。今寺址為基隆市信義區六和路1號,屬智誠里。
林衡道曾可惜靈泉禪寺是仿照湧泉寺而建,但今日被翻修成水泥建築。2003年12月26日,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歷史建築物審查委員會,通過將靈泉禪寺附屬的開山堂列為歷史建築。2006年報導,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張崑振日前走訪後開山堂後面的靈泉三塔後,認為該些靈骨塔建築方式仿造印度佛塔,不僅在北臺灣僅見,全國廟宇也難得一見,建議一併納入歷史建築,予以保護。該年7月11日,文化局長楊桂杰表示將靈泉三塔登錄為歷史建築。
寺基境內所有權土地,計有二十六公頃,多屬林、山澗地段。國統集團總裁陳振豐曾向此寺簽約借地運土,租約到期卻拒絕還地,引起官司。
【所屬古蹟】
開山堂
開山堂為兩層磚造洋風式樣建築,樓板與屋架原為木構造,當前則更改為鋼梁,其格局四周迴廊,主入口大門位於東側,門柱與牆體柱飾一致。前院則豎立一塊捐助1940年所立之「皇紀二千六百年紀念昭和庚辰秋獻納造路信徒芳名」名冊石碑。起初,該棟建築曾是地方文人雅士聚會之重要場所,日治後期則作為釋善慧居所使用,釋善慧圓寂後則改為主祀觀世音菩薩用途。
1990年代,開山堂內部木構因嚴重腐朽嚴重,加上空間規畫不敷需求,常住尼眾主導下進行大幅度內部整建工程,原有禪房、供佛空間則大規模改建,過往空間已不復見,近年則因建物老舊而封閉。
靈泉禪寺佛殿
靈泉禪寺佛殿共以一落和二落所組成格局,現今所見的佛殿為增改建而成,當前列為歷史建築的部分則為昭和7年(1932年)整修工程而建造的二落,平面呈現五開間,為前後各十一架楹抬樑式磚木混合構造,建築共分為玉佛殿、韋馱祠與禪房、伽藍殿與禪房,左右為走廊而成。朝外處供奉泥塑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阿難尊者等釋迦3尊像,體朝後門處供奉站姿阿彌陀佛像、坐姿准提佛祖像、十八羅漢像,此外左側水廊懸掛1塊鑄造於大正3年(1914年)的雲版,基隆市政府於2012年登錄為古物。
第1落始建於明治45年(1909年),原有木構建築在戰後已顯老舊,最終在1974年至1977年間拆除改建,改建成1座2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當前供奉彌勒尊佛坐像、韋馱尊天菩薩立像、四大天王坐像,為來自福州名匠林起鳳所塑造。
靈泉三塔
靈泉三塔位址在靈泉禪寺與開山堂之間,建築組群由外埕、內埕及塔所構成,周遭設施則有兩座石燈籠及一座石牌坊,建築初建為一層樓,在二戰後因室內塔位不足而更改為兩層樓,並增設樓梯及月台,同時增建拜亭,形成供佛、祭拜先人之主要設施。 其中三塔頂版則是以仿造印度佛塔風格,由正方寶塔(開山塔)、東寶座(優婆塞夷同塔)、西蓮台(報恩父母塔)構成。內部塔位則設置階梯狀平臺,皆安放舍利靈骨的位置。塔池下方正中心有一綠釉花磚,均由紅磚疊砌而成。
相關新聞 (1)
環保志工出家修行 不忘志業勤懇精進
新聞來源:大愛電視 | 新聞發布日期:2022-05-21
(大愛新聞)基隆靈泉禪寺紹能法師,出家前是慈濟環保志工,守護大地25年。六年前出家後,持續在禪寺做環保。
不分身分,不管身在何處,守護環境的心念,一直沒變。
靈泉禪寺 紹能法師:「我有請示我們那個住持,他在那邊答應我,做那個環保的集中點,(做)環保只是我們寺裡面的東西啊,我沒有刻意到外面去收,是人家信徒拿(來),喝的寶特瓶啦 或瓶瓶罐罐啦。」
6年前出家的紹能法師, 1991年投入慈濟 做環保,921地震後,感受生命無常,專心做慈濟,推動環保,還成立暖暖環保站,接引許多環保志工,共同守護大地。
慈濟志工 林福萬:「紹能師父有用心,在做這個環保這一塊啦,他來環保站,好像是回到家的感覺一樣。」
只要靈泉禪寺的回收物,集滿一台車,紹能法師就會親自送到暖暖環保站。第一次跟著當志工的張基成,感觸很深。:「慧從善解得自在,。」
靈泉禪寺志工 張基成:「對這一些(慈濟)夥伴我很敬佩,因為畢竟,那是一個不是很乾淨的環境啦,那他們仍然做得很歡喜。」
跟著上人的腳步,紹能法師,也要為佛教 為眾生付出,要清淨大地也淨化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