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靖天子 - 自己的作品
廟宇介紹
景美福興宮,又名十五分福興宮,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福興路,主祀福德正神,配祀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蘇府千歲、文昌帝君、中壇元帥、天上聖母、濟公禪師、文財神、關聖帝君等神明之廟宇,始建於1859年,是十五分地區最早的宮廟,也是景美地區的土地公信仰中心。景美福興宮的慶典包括農曆正月初二之土地公生、八月二十一日的重建廟慶日與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
【歷史】
清朝乾隆年間,福建泉州安溪縣人蘇興存等十姓共十二人來到此地開墾,將此地分為十五股,而稱為十五分庄。1859年(咸豐九年),初來此地開墾的先民生活困苦,只能先以六塊石板搭建一間小土地公廟,成為十五分庄的第一座宮廟,並發展成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當時刻有「福德正神」四字的石碑現仍存於神像下方。1916年(大正5年),於台北州文山郡深坑莊興福四九七番地的現址以紅磚建立土地公廟。1950年(民國39年)地方士紳開始集資擴建景美福興宮,廟前增設簡易戲台與集會場所供當地居民使用,1975年(民國64年)隨著地方繁榮興盛,居民經濟能力好轉之後,本宮開始以鋼筋水泥重建,並於兩年後(1977年)完工,從此將每年農曆8月21日定為重建廟慶日。
景美福興宮後方的山坡稱為「土地公坡」,原本為死路,現已開通巷道以方便居民進出。宮廟右側的廂房在1950年代曾用作興德國小(當時為景美國小興德分校)的教室。
【現況】
景美福興宮是今日臺北市少見廟體、拜亭、廟埕與戲台皆完整保存的廟宇,其中戲台正面福祿壽喜四仙的彩繪,以及正殿的門神彩繪為畫師許連成的作品。2015年11月,臺北市政府公告登錄景美福興宮為寺廟類的歷史建築。
景美福興宮現由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每年均向當地國中、國小清寒的學生發放獎助學金。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為附近居民,曾在除夕於本宮向當地民眾發放紅包、春聯祈福。
因應環保,景美福興宮現設有環保金爐集中焚燒金紙。
相關新聞 (1)
馬英九親發福興宮濟助金 景美逾100位里民受惠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1-12
景美十五份福興宮每年發放5000元家庭濟助金給有需要的里民及學童,今年已邁入第5年。前總統馬英九12日應邀前來景美十五份福興宮,親手贈與124位里民家庭濟助金,也在場發放春聯,一一與里民合照。
福興宮自2018年起開辦家庭濟助金,設籍或實際居住於興福、興得、興家、興安、興豐、興邦、興旺、興泰、興業、興光、興昌、萬祥等12個里,並領有台北市政府列冊低收入戶或家庭突遭變故者,皆可以提出申請,獲得新台幣5000元家庭濟助金。
福興宮指出,本次家庭濟助金扶助對象有150名,其中福興宮發送124位、萬慶巖清水祖師廟發送26位,每名5000元,共計75萬元。
馬英九今日下午前往福興宮協助廟方發放家庭濟助金時表示,看見家庭濟助金金額年年增加,實在覺得很感動,期盼未來活動可以越辦越旺。他也提到,大家拜廟習慣說「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己認為應該還要颱風小、經濟出口多,才能真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福興宮董事長高昌倫表示,過去福興宮辦理遶境活動花費不少錢,審慎思考後認為應把這些錢用於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於是將善心人士的捐款用於回饋鄉里、造福里民,發揮土地公慈悲助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