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拍攝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4)
MM 說:發表時間:2023-06-27 21:39:17
感謝水仙尊王守護保佑
尤子 說:發表時間:2023-06-14 22:49:16
洲美地區的信仰中心,少數以屈原為主神的水仙尊王廟宇。感謝水仙尊王庇佑
lee 說:發表時間:2022-10-29 14:28:40
剛建好的新廟,很有特色,有靈氣,有無障礙車道!
廟宇介紹
洲美屈原宮,簡稱屈原宮,是位於北投區洲美里的水仙尊王廟,以屈原為主祀。
【歷史沿革】
屈原宮主任委員表示,幾代前居民在河邊撿到一尊黑臉神像,先人認為這尊水漂而來的神像大概是中原人士船上供奉的屈原,里民就當祂是屈原作輪奉。廟方說神像是在基隆河拾到,並認為來自發生船難的船。另一說法是屈原神像是台灣清治時期從福建漳州請來。還有說法是神像在康熙年間、朱一貴事件在福建招募人馬來台灣時,一名郭姓人士自家鄉帶來,留在洲美地區供奉參拜。
十月初十被信眾視為屈原誕辰,該千秋日作酬神戲、擲筊選出爐主輪流奉祀。後來里民嫌請神輪供不便,建立此廟並兼作里民活動中心。眾人出公田三百七十坪,遲至1977年底破土興建,於1980年秋落成,廟址是洲美街122號。廟宇分兩層,上層正殿奉祀屈原像,兩旁有「離騷一卷楚水無情灌烈士」、「社稷千秋蓬壺有幸祀詩人」對聯,在正殿右側題寫「湘水忠靈」、「騷風千古」匾額,右壁浮雕題名「百姓臨江傷悼屈原圖」、左壁浮雕題名「江上龍舟競賽圖」。以媽祖、開漳聖王作陪祀。
【端午活動】
民俗學家記錄到台灣龍舟船尾的尾送旗會寫「水仙尊王」等字。在建廟前,陽明山管理局紀錄洲美居民會在端午節、十月初十祭拜水仙尊王。他們昔日在端午節日以慶祝水仙尊王名義,於基隆河舉辦龍舟競賽。居民分成隊名為「頂洲美協勝和」、「下洲美金蘭社」的兩隊來比賽。
建廟後,廟方除在寺廟廣場祭拜屈原外,還會用龍舟載屈原神像繞淡水、基隆河堤,並將粽子丟在河中餵食河蝦。除一艘龍舟載神像,還有另一艘陪同巡江,並燃竹燒紙通知鬼魂迴避,競渡結束後謝江儀式後王船再次下水巡江,全場保持靜默,以示還予安寧。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曾在1981年端午節時,在此廟舉行全國詩人大會。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的龍舟會於此廟舉行點睛儀式,再從洲美碼頭下水,至大佳河濱公園舉辦賽事。
相關新聞 (3)
臺灣妙妙廟(八十七)-高知名度的「罕見神明」
新聞來源:方格子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7-01
戰國時代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人盡皆知,一般也認為端午節源自於古人對屈原之懷念,但其實屈原逝世後,被人們當作神明所崇祀,位列水仙尊王之一。
漢文化裡的水神相當多,其中有一部份是和水有關的古聖先賢,例如治水有功的大禹、烏江自刎的項羽。屈原因投汨羅江,而也位列水神之一。由於端午節是重要民俗節日,所以屈原大名遠播,但若以廟宇主神來看,則以屈原為主神的寺廟相當少,或許可以說,屈原算是知名度很高的「罕見神明」。而在臺北洲美的屈原宮,正是這少數以屈原為主神的寺廟之一。
洲美屈原宮端午龍舟競渡 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新聞來源:PeoPo公民新聞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6-25
全台唯一奉祀屈原為主神的北投洲美屈原宮,每年端午節都在雙溪橋下的雙溪河岸舉辦龍舟競渡,先遵循古禮進行水仙尊王祭典儀式,接著以踩街遶境的方式,恭迎水仙尊王屈原神像至雙溪河邊,完成祭江、獻江儀式後,才展開龍舟競渡活動。
屈原宮主委林天來說: 屈原宮的話我們所信奉的是屈原,屈原的話就是五月節因為投江,投江的關係,所以我們都有包粽子,包粽子的話 就是紀念屈原,效法屈原的精神,所以我們屈原宮一定每年都會包粽子、划龍舟 ,紀念屈原的偉大的精神。我們在於參與比賽 不在於名次,所以我們都是就等於說社區的社團,不是說是選手,所以我們都要請舵手來給他們掌舵,在划的時候才不會龍舟轉向這樣子啊。那我們這30隊,等於社區性的學校啦 社團啦。
屈原宮志工藍忠說: 我今年是第17年,17年前開始,已經來16年了。今年跟往年不一樣 ,有大大的不一樣。好的是屈原宮重新整建,然後這個廟柱啊牌樓啊重新整建,龍舟展示場重新整建。那比較差的是什麼,因為睽違了三年,龍舟比賽沒有舉辦 因為疫情。然後現在一復辦,我們全台將近百場的龍舟競賽,所以呢陣頭,還有這個老船長舵手,全部都被聘請光了,我們這個變成很低調,就小小的一個陣頭,請了三太子、還有旗隊這樣而已,我們沒有其他的表演,我們純粹都是夥伴,所有的夥伴來支持,來參加龍舟比賽。
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分會長游晨薇說: 我們長期在這個地方關注,雙溪的生態跟環境跟水質的問題,那就覺得說今年有機會我們可以邀一些荒野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來划龍舟,然後也實際來了解說,在雙溪從上游中游下游,這樣子的水岸的水質的變化,然後生態的變化,整個大環境的變化。我覺得這個是一個蠻有趣的一個活動,可以投入,然後用民眾的視野,然後可以來了解親近,在雙溪這個地方,我們既然喜歡來划龍舟也好 親水也好,那是不是在後續我們可以來為我們的溪流做一些什麼事情,那我覺得就從這個地方開始。
崇善童軍台北市第22團總團長 楊惠鈞說: 因為我們是在地北投的童軍團,我們呼應一下北投在地的活動,我覺得本身就相當有意義。再來是主辦單位也是一個童軍夥伴 藍忠夥伴,所以在大家登高一呼之下,其實不只我們,有很多童軍團都共襄盛舉。其實一般的龍舟比賽,對我們來講其實門檻比較高,這個比賽算是聯誼性質比較高的一個比賽,所以划得好或不好可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表現出精神,每年有這個機會就像一個慣例的聚會一樣,上船的年齡從十幾歲的一直到可能七、八十歲其實都可以,算是一個跨年齡的活動。
屈原宮主委林天來說:不是文化的傳承而已屈原宮主委林天來說:,是效法屈原的那種精神,都是為了國家在做事情不是為了個人,所以他的死的話 你看死得很光榮。一個家庭也一樣,一個社會也一樣,自己呀什麽職位 做什麼ㄧ樣,就像划龍舟,舵手就要掌舵,中間的就是划船的拼命的划,敲鼓的就要大家敲得整齊,奪標的時候就是一個奪標手,那一條船都要同心協力,那個船才會奪標,你沒有同心協力 不協調的話,那個船就不走了啊,所以標榜的我們要有合作精神。學校畢業典禮都要來借龍舟,給這個孩子的鼓勵,就是要像划龍舟這種精神,社會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