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台灣美廟故事提供
廟宇介紹
據傳霹靂宮為福建泉漳移民墾拓時所建,是中和地區最早創建的廟宇。此廟後方的停車場附近就是先民登陸的地方,就稱為「無尾港」。廟原址為平埔族雷朗族秀朗社的社廟。乾隆年間曾擴建一次,台灣戰後時期再重建。在1980年初期時,廟方的古物只剩下一枚據說為咸豐年間木刻的廟印。
初創時期原本主祀舍人尊公,相傳此神為風神,乾隆年間才改主祀五雷元帥、副祀舍人尊公、電母娘娘。一說原因是瘟疫流行,在176即乾隆年間(1766),時人自芝蘭一堡八芝蘭一帶(今士林)一帶,請來雷神坐鎮,果然瘟疫俱滅,因此以霹靂為名。
又據廟方紀錄傳說,乾隆年間中和芎蕉腳一帶在夜晚時有妖怪出沒,後來有人被舍人公託夢,神諭可找祂弟弟五雷元帥幫忙,於是人民就從八芝蘭一帶迎來五雷元帥,且由於農民收成需看上天興雷布雨,故五雷元帥也被信徒視為庇護耕種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