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Pbdragonwang - 自己的作品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2)
朱先生 說:發表時間:2023-02-11 10:58:06
現為市定古蹟,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艋舺著名建材商人鄭扁先生(捷成商行)捐贈石灰建材及洪氏家族等地方士紳共同起造,為主祀助順將軍的道教廟宇。
阿瑋 說:發表時間:2023-02-10 17:40:26
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全台少見的助順將軍信仰,值得前來參拜
廟宇介紹
台北晉德宮又名「艋舺助順將軍廟」,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現為直轄市定古蹟,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經營捷成商行的建材商人鄭扁捐贈石灰建材及「洪、吳、黃、李」姓等地方家族士紳共同起造,為主祀助順將軍的廟宇,也是西門町當地的地方公廟。
此處地名稱為『河溝頭』(西門町後街一帶),分別為河溝頭角、竹巷尾莊、雞母厝仔。
由於緊鄰著淡水河,當時有尚有河溝連結,位處水路交通地點。也同時是黑道教父、黑道仲裁者許海清的年少發跡地。 此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
新北市的淡水區和五股區也有兩座同樣祭祀助順將軍的廟宇。
【歷史】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助順將軍渡台,建草寮奉祀
● 同治元年(1862年)建廟
●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至十年間重修。
● 因日本政府要在原廟址興建派出所,因此由洪振祿於大正八年向台北仁濟院購地重建。當時適逢艋舺低地填土計畫(大正三年至六年,大正八年完成都市重劃),因此並無所謂拆除三川殿一事。
● 2006年7月5日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為市定古蹟。
【祀神】
主祀 助順將軍(代天巡狩 黃府三位將軍)。
閩南泉州晉江地區的王爺神,也是讀書人和生意人的守護神。其由來一說是南宋末年抗元而犧牲的黃姓忠臣烈士;另一說為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名臣黃道周。
農曆的十月初三日為其聖誕千秋。
相關新聞 (1)
逾160年古蹟「艋舺助順將軍廟」修復工程開工
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 新聞發布日期:2023-02-09
直轄市定古蹟「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今日舉辦第4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宣告有超過160年悠久歷史的廟宇即將進行為期約1年半、耗資約1,800萬元的修復工程,本次工程將進行結構補強、牆面、二丁掛、聯絡廊道、鐘鼓樓、廂房修復等工程,同時進行內部交趾陶、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除保存維護古蹟建物安全外,也將完整保留臺北少見的對場作建築風格,讓民眾更能感受艋舺傳統信仰的歷史風華!
艋舺助順將軍廟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並於日治大正八年(1919)購地重新改築,廟宇主祀助順將軍,是艋舺地區重要信仰中心之一。助順將軍信仰在臺最早源於清乾隆年間,且目前調查文獻顯示於國內僅見於艋舺、淡水及五股三地,相當珍貴獨特。
艋舺助順將軍廟也是本市少有的對場作廟宇之一,建造時敦聘大木名匠陳應彬之徒陳田與泉州惠安溪底名匠王維允對場建造,由兩位大木匠師以中軸線為界,分別建造廟宇的虎邊與龍邊,形成兩側用料、雕工造型、裝飾各異其趣,在單棟廟宇展現不同流派風格的建築樣貌。而建物中保存臺灣北部重要彩繪匠師許連成師傅之門神彩繪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保存重點之一。
在本府與廟方管理委員會攜手合作下,文化局協助進行「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及1至3期修復工程,109年更因文化局整體補助經費提高,鼓勵廟方提出建築所有待修復工程並進行第4期修復工程(尾期),本局自103年至今已陸續補助2,300餘萬元,並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經費;同時本局與廟方管理委員會協調,使修復建物係依據調查研究回復原有外觀,盡量維持建物舊有材料,並納入未來祭祀動線考量、寺廟使用需求等,以利未來文化資產使用機能提升,並保存本棟廟宇迷人建築風華。
萬華區目前已經有34處文化資產,其中市定古蹟共18 處,這些建築承載著幾世代人的信仰、生活記憶與在地文化風貌,隨著疫情漸緩,臺北市的觀光活動也逐漸增溫,文化局期待未來「艋舺助順將軍廟(晉 德宮)」修復完成後,不僅讓前來的每個人驚艷於廟宇的建築藝術,也能了解其背後傳承的傳統信仰文化與在地生活記憶,,更多本局文化資產及藝文活動訊息可上本局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