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料

拜好廟‧求好運拍攝
參拜體驗與結緣故事分享 (1)
Homsan 說:發表時間:2021-12-09 10:19:23
前來參拜時恰巧沒開放,也巧遇外國參訪團,導覽員細心的解說,非常不錯。
廟宇介紹
艋舺清水巖,全名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為一座受道教、臺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祖師廟。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至聖先師、魁星星君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從艋舺清水巖分香所建的廟,計有新莊山子腳、景美溪子口等。
艋舺清水巖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它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也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青山宮合稱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臺北盆地周圍早期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而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故大臺北地區祖師廟林立。艋舺清水巖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但這些祖師廟中以艋舺清水巖最具有歷史特色,不僅象徵安溪人的移民勢力,還見證了影響臺北市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頂下郊拼」。
【興廟沿革】
臺灣清治時期渡海來臺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來為董事,募得佛頭銀三萬元,為其從泉州府安溪縣蓬萊鄉清水巖,攜來的清水祖師香火建廟。
1787年(清高宗乾隆52年)在臺北艋舺現址修築廟宇,1790年(乾隆55年)落成。1817年(清仁宗嘉慶22年)6月,颱風侵襲艋舺清水巖,翁有來於是又向鄉民募捐五千銀元重修。《淡水廳志稿》記載:「祖師廟亦名清水巖,在艋舺街。乾隆年間捐建;嘉慶年間,捐題重修。」
1853年(清文宗咸豐3年),泉州三邑人後來為了爭奪艋舺的商業利益,與同安縣人間發生頂下郊拚事件。泉州三邑人,欲攻打同安人,苦於沼澤,想由清水巖通過,要求燒毀清水巖,故威脅安溪人,並答應事後會負責重修工作,但事件後三邑人毀約,只捐獻了一對龍柱,略表意思,安溪人於是由本廟董事白其祥向安溪移民,募款兩萬五千銀圓重建清水巖,於1867年(清穆宗同治6年)整修,但是遲至1875年(清德宗光緒元年)才完工。清水巖原有三殿,格局完整,目前僅剩三川殿及正殿。
日治初期的1896年(明治29年),清水巖被臺灣總督府充做為總督府國語學校的附屬學校。臺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後來也在1922年(大正11年)於清水巖址草創,並把此事記載入其校歌。「州立第二中學」也就是現在成功高中的前身。1940年(昭和15年)後殿遭回祿之災,迄今未重建。1985年,因闢建停車場而挖出一批長期埋在地下的清水巖後殿石材。 1997年,開始按修復計劃分期整建,至今已完成三川殿、正殿之整建。
【特色】
艋舺清水巖座東朝西,占地約2,000坪,建地約500坪,原有三殿完整格局,後殿因火災倒燬,右護龍約有十分之三面積也因長沙街拓寬於1971年拆毀,現存為面闊七開間兩進兩廊兩護龍「七包三」形式的建築,兩殿間以左右廊相連中庭,兩側護龍則以過水廊連接正殿。
◆ 重要文化財
三川殿開三門,明間步口有抱鼓石及蟠龍石柱一對,另有翁有來、翁有麟於1817年(嘉慶22年)重修時敬立的石柱楹聯:「為清水,為蓬萊,此地並分法界;是金身,是鐵面,入門便見真容」。檐廊兩側龍、虎二堵牆分別有「南極仙翁」及「麻姑獻壽」磚雕,是臺灣現存落款(1817年)最早的磚雕作品。所繪門神為畫師陳壽彝1968年力作,哼、哈二將居中門,南方、東方、北方及西方等四大天王則分居龍、虎門。屋頂為兩坡硬山式廳堂結構,正脊與垂脊排頭上飾有「八仙座騎」等交趾陶人物,兩廊棟架為卷棚式,現存各殿棟架係1867年(同治6年)重建,此後屢經翻修,除彩繪多次外,迄今大致保持重建當年原貌,木結構建築幾乎為原物。
拜殿有1868年(同治7年)所立蟠龍石柱一對,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柱,為硬山翹脊屋頂,桁木十六架,後坡多一架,未作附壁棟架,桁木及壽樑直接插入山牆中,山牆內壁採粉刷,但前部露磚柱、磚雕及水車堵,呈前後之分,牆上有罕見的雙窗。此外,在樑架、石壁、龍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皇帝年號年代。正殿後方留有通道及格子門以穿廊形式相連原有的後殿,正殿後方步口對看牆分別有「平安」與「富貴」磚雕。廟後方保留回祿倖存的龍柱、石柱及柱礎等,包括龍邊一獨立式兩層閣樓遺跡。
艋舺清水巖廟埕應為開闊廣場,卻遭兩旁民宅違建長期占用,僅留一狹長通道,儘管如此,整體建築仍呈現清代中葉臺灣廟宇渾厚樸拙特色與藝術水準,是臺北唯一能夠保存咸豐、同治年間建築原貌迄今者。
陳維英在清水巖楹聯題字,共有三處:
1. 左次間門聯「(同治七年季冬敬立)封藏鬼洞來裂竹大梓羅漢松猶留佛蔭;度登仙橋去藥砧丹臼袈裟石爭訪師型(宗裔維英敬題 生員楊克彰敬書 楊姓弟子敬獻)」
2. 左右後附點金柱柱聯「(大清同治七年戊辰佛生日)清五濁以覺人燈傳馬祖;水八功而潤物鉢出龍師(鄉進士孝廉方正四品花翎內外史官淡蘭主講宗裔維英敬撰並書 鄭姓弟子宗裔芳蘭長勝同再敬獻)」
3. 後捲棚步口柱柱聯「祖籍桃源而出我穎川之派;師遊蓬島遂鎮化清水之嵓(宗裔維英再敬題 芳蘭 長勝又敬獻)」
內政部於1985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 蓬萊老祖
清水祖師的各尊神像中,以「蓬萊老祖」最受檀越崇敬,「蓬萊老祖」是一尊宋代的神像,相傳安溪清水巖在宋代得到一塊巨大的沈香木,雕製六尊清水祖師神像,後代稱為「六古佛」。清治時期,一僧自安溪清水巖,奉一尊「古佛」來臺,而後留在臺灣奉祀。清法戰爭西仔反時,法國遠東艦隊侵犯淡水,危及臺北城,後來淡水鄉勇迎接了「蓬萊老祖」神像開赴戰場,居然擊退了法軍。後來,清德宗光緒帝因清法戰爭淡水告捷,御賜匾額「功資拯濟」。自此神蹟,艋舺祖師廟香火更為鼎盛。
艋舺方面認為,是因為淡水迎請了艋舺祖師廟的清水祖師「蓬萊老祖」神像助陣,祖師顯靈,才使法軍方敗於淡水。不過淡水善信方面卻認為「蓬萊老祖」神像原屬於淡水,是淡水沒有祖師廟,才寄放在艋舺的。由於有艋舺、淡水兩派信徒紛爭,兩廟在日治時期為了「蓬萊老祖」神尊歸屬,還打官司,在日本法官息事寧人的情況下,決定兩方共有,輪流供奉,農曆單月在艋舺,雙月在淡水,因應五月的「淡水清水祖師成道慶典」(淡水大拜拜),五月、六月份兩廟互換供奉月份,2016年起,「蓬萊老祖」不再接受其他廟宇迎請。
相關新聞 (1)
參拜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陳時中:心疼萬華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新聞發布日期:2022-07-29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今天晚間連跑中山區、萬華區2場見面會;他在參拜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後表示心疼萬華,還說要選市長的人一定要有疼惜的心,才有資格。
陳時中晚間6時先赴中山區參加與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梁文傑舉辦的見面會,並致贈新書「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梁文傑也回贈翻譯著作「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
梁文傑說,這本書講述中國共產黨如何把手伸進世界各國改變政策走向,又如何讓人覺得被恐嚇也不覺得痛,希望大家不要把共機飛來飛去當作正常的事情,陳時中先前針對雙城論壇表示如果沒價值或效果就不用辦,令他心有戚戚焉。
陳時中致詞時則說,有人說他名字的「中」是不是「中國」的「中」,但其實是父親希望他時時刻刻持平看事情,他也很認真沒有辜負這名字,疫情期間從不偏頗,而是站在人民的需要上做最公正的判斷,未來他做市長也一樣,服務不分藍綠。
陳時中隨後轉往萬華區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參拜,並參加與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吳沛憶舉辦的見面會,無黨籍立法委員林昶佐也到場;主辦單位安排在地店家送上特色小吃,中正萬華陳時中醫師後援會則送上寫有「心疼萬華,齊心包中」的中堂。
陳時中說,看到「心疼萬華」感觸很深,想起在疫情嚴峻時大家一起努力,檢驗、照顧病患需要醫師,吳沛憶在物資分配等防疫工作也一直陪伴大家,林昶佐則是常半夜打電話給他催疫苗。
他說,選台北市長的人一定要有疼惜的心,才有資格選市長,他如果當市長,保證一定會心疼萬華,與吳沛憶、林昶佐繼續努力,將會用百分之兩百的心做好,讓萬華從這波傷害中振興。
主辦單位並安排民眾與陳時中合影留念,現場大排長龍。